張方強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華豐鎮沈莊小學,山東泰安 271413
小學是家長最重視孩子學習的時期之一。孩子都是從一個個獨特的家庭中出來的,他們并不是一張張白紙。作為家長和學校之間溝通者的班主任,在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長方面擔負著尤為重要的責任。家長和班主任之間的有效溝通,不僅可以提高班主任及學校工作的效率,還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經驗老道的班主任往往能從一位學生身上看到其家庭情況和家長的影子。教師需要教育學生,教師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導家長,從而能為提高全民的素質出力。
與家長定時進行書面交流,把要布置的任務,家長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想法可以清楚有條理地寫在紙上,讓孩子帶回家,家長閱讀后還可以回信。家長信的優點是簡便,無需勞師動眾,教師也可以有一定的準備。一些平時難開口的話可以寫在信上以取得支持或諒解
低年級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多,這正是班主任與家長交流的良機。班主任能把孩子當日或近幾日的情況與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況,而且是直接地、近距離地與家長接觸,便于班主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長土壤。這種溝通是非常有針對性的,雖比不上家訪了解地系統深入,卻以“短、平、快”為長,很有實效。但是幾乎每天的面對面接觸需要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心態與清醒的頭腦,一天的工作無疑是瑣碎而又累人的,如若不注意,帶著情緒與家長交流,那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后果往往是難以補救的。
接送時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無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經常聯系就可依靠現代的通訊工具了,電話,手機,短信,很多班主任和家長采用,方便、及時和有效。學生考試得了好成績,發個短信報喜,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得到班主任的關注;學生身體不舒服,及時打個電話通知家長,家長會覺得班主任工作細致,孩子交到班主任手上放心;過節過日,手機上收到一條條祝福的話語,教師會感到舒心;假期里家長來詢問有關學習的問題讓班主任感受到肩頭的責任……電話等的交流,雖比不上面對面來得真實與自然,可是卻能隨時隨地,又能應對突發事件,是一種靈活的溝通方式。
作為班主任,我覺得還應以自身的素質去影響家長,引導家長。有的家長望子成龍,自己卻從來不讀書,不看報。認為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讓孩子看電視,自己卻下了班,打撲克,玩麻將。有的家長在家休息,把孩子關在自己小屋里學習,自己卻在沙發上磕瓜子,看電視,手里拿著遙控器,一邊換著頻道,一邊在門縫里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寫作業,嘴里還不停地喊:“要認真寫,寫不好可得重寫一遍”。要求孩子去好好學習,自己卻不天天向上,這樣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應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家長意識到: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怎樣的家庭便有怎樣的孩子。自己的素質不提高,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子女來。當然,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教訓家長,畢竟家長不是學生,家長的素養并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的,盛氣凌人的態度只會引起家長的反感。我們提倡班主任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影響家長。
在小學的低段,教師與家長接觸是比較頻繁的,交流的機會也多,但并不見得一定是與家長的溝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產生了教育的合力。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情況是必須要把握好的,否則事倍功半不說,還有可能導致與家長關系破裂,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每個家庭都是非常有“個性”的。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復雜的,其知識結構、職業類別、性格氣質、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某種方法在這個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則不靈。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狀況、年齡、家教思想、家庭關系等做到心中有數。
我們提倡教師走近家長,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進行溝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過分近,教師往往會越權,或參與了學生家庭的矛盾,或讓學生會認為自己有特權而沾沾自喜。
總而言之,家長工作是我們班主任份內的事,做好了,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實踐證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