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浪芬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謝家灘鎮楊塘小學,江西上饒 333113
受以往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依舊采取傳統的、單一的填鴨式或灌輸式教育模式,尤其是在富有豐富理論、教學內容較為抽象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對數學的興趣、自主性、自信心,使教學效果低效甚至是無效。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靈活應用“以學定教”的理念,讓學生做課堂和學習主人,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激發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人開展學習和推進學習進程的動力源泉,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和智力都處于待開發階段,對于新奇事物充滿求知欲和好奇心,想象力十分豐富,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這一年齡特點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課堂前十分鐘對整體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的課堂開端為整節課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課堂前十分鐘的重要意義,在這十分鐘內通過豐富多樣的方法進行課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1]。比如,游戲導入法、觀察導入法、復習導入法、表演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問題導入法等,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繼續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使學生參與到課程導入過程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課教學時,可以靈活運用觀察導入法,教師將小熊的玩偶帶到課堂,再選出四位學生,讓他們從小熊的左右前后四個方向進行觀察,鼓勵四位學生表述出他們所看到的小熊樣子,將觀察導入法靈活應用到幾何圖形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興趣習慣都各不相同,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學習情緒等,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小學階段的教學設計應該是由簡到難、由淺入深的,但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如果設計采用統一的、無差別的教學內容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過于簡單,但對于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差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和吸收,會削弱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所以應該使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差別性,采用分層設計數學課堂教學的理念[2]。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百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的教學練習時,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設計出簡單和復雜的兩種題目,鼓勵學生從簡到難地進行計算。比如,簡單的題目:20+11-10=?,稍有難度的題目:28+35-17=?,學生通過這兩道題的訓練不僅可以檢驗對百以內加減法的掌握程度,查缺補漏;還可以培養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傳統的、單一的以教師口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想要貫徹“以學定教”的新型教學理念,必須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情緒和學習能力等為標準,將學生的權利真正交給學生,教師只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南針,堅持“以導促學”的教學原則,在數學課堂上,與學生建立雙向的、良性的多元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有效增加課堂對話,激活數學課堂氛圍[3]。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數學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克與千克》的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和“以導促學”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4-6 人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稱以及棉花、筆記本、牙膏、小包面粉、一個蘋果等,鼓勵學生稱一稱,互相討論實踐結果,討論和分享克與千克的關系。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先要將“以學定教”真正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灌輸式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個體差異性,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數學世界的時間和空間,增加數學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