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平遙縣卜宜鄉第一初級中學校,山西 平遙 031100)
有效教學是廣大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不懈追求。在傳統的照本宣科教學方式的應用下,學生既無法獲得有價值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也無法養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影響著該學科教學質量的實現。基于此,在新課改下,教師要采取多樣的方式實施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掌握中獲得道德意識、法治意識等發展。
當前初中教學大綱本就要求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個人特點的基礎之上,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并且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時刻做好對教學的進度進行調整的準備。尤其是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來說,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本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而進行的,因此教師要更加了解學生。但是,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由于年齡的差距等因素,教師和學生之間很少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教師完全不了解學生的個人特點,這就可能導致教師所采用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并不適合學生,也使得教師無法掌握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方面知識的了解程度。有的時候課程的進度就會過快,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范圍,學生就可能會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失去學習的興趣。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卻無法意識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這也是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存在的一個影響非常大的問題。當學生感受不到一門課程的重要性的時候,學生就無法重視這門課程,也不會將自己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其中。
眾所周知,導入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只要在導入環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其在新知教學活動參與中將會獲得有效的發展。為了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實現課堂導入作用,我一般會立足教學內容,精心地挑選一些案例,以故事講述或情境創設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調動其思考的積極性。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需要良好的課堂導入設計,來完成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思維引導。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會忽視教學導入環節的設計,以幾句話帶過或根本就不進行導入,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與教師不在一個頻道之上,以至于教師的知識輸出與學生的知識接受不對等,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落實課堂導入階段的教學地位,實現對課堂導入模式的創設設計,成了素質教育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學習新課標中的內容,并通過對創新性課堂導入模式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提高課堂導入效果,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激活帶來支持。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看,課堂導入不僅要符合素質教育目標,保證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關聯性,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因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保證學生對課堂導入內容的理解效果,才能夠完成對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促使他們參與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學習當中來。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意義包括要讓學生更加適應當今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這門課程的內容也會涉及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所以要想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結合社會發展的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的實際要求,從根本上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剔除掉傳統老舊的思想觀念,并且用進步的眼光去看待道德與法治課程。
在課堂學習上,興趣與積極性是很重要的因素,它們決定著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效果是否有效和能夠獲得的學習知識、學習成績是否能夠得到提升。如果學生有一定的興趣那么學生就會自己主動去學習,不會是因為受到別人的敦促或者是被動學習。學習是自己的,而不是為了他人才去學習的,所以說學習要為自己學習,對學習要有積極性,學生要肩負起學習的任務和責任。
所以,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我們都應該有對學習的“責任”。在課堂與法治的學習中我們更多的學習的是法律知識,教我們的是法律法規,我們學到的是如何建立法治社會、如何遵紀守法。法律在我們的認知中因為是莊嚴的,所以難免會顯得些許的枯燥,因此我們要展開有趣的課堂活動,比如是小組合作啊、課堂趣味游戲等等,在此基礎上增加學生的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也是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檢驗課堂教學成果最有效的方法即為進行課堂測試,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測試反饋及時發現本節課所凸顯出的問題及待改進之處,避免拖至問題嚴重。教師對于學生未完全掌握的部分在下次上課需進一步教學,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需立足于學生學習情況,教學內容可來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注重教學的高效性及目的性,根據所講內容選定考題,考題的選擇應遵循上文所述的“低重心“策略。其次,題目的選擇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及趣味性,使學生可挖掘其背后所蘊含的深度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需注意教學及練習要保證系統性,杜絕無規劃的學習。
總的來說,為滿足當前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加強初中生對道德和法治的重視,需要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存在的每一個問題進行解決,也要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性。而不管是解決課堂中的問題還是提升課堂的有效性,都離不開教師的努力。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改變教學理念和方法,為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環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