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東佃莊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近年來,隨著國際數學課程改革趨勢影響和我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及實施,國內的研究者特別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逐步認識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將根據新修訂《標準》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觀念和當前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闡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路徑。
《標準》實施以來,絕大多數的小數數學教師在教學生活化的理解和認識上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也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實踐,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90%以上的數學教師都在積極地參與教學生活化的改革實驗。近年來,教育部和各省市、各地區教工委都會經常性地組織教師參加新課標、新理念的培訓或競賽,也極大地提高了數學教師參與教學生活化的積極性和教學能力。許多教師還積極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或校本研究,并撰寫出了較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或教學論文。各地方學校、相關單位多次組織了以“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為主題的研討會、論文征集活動,尤其是近五年來有關的論文數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從以上分析得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已是各學校和教師都極力推崇的教學理念,教學生活化也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一個必然趨勢。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雖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教育者方面。迫于長期應試制度的壓力,仍然有部分教師不能放手實施教學生活化;許多教師雖然在課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學,但目的不是使學生學以致用,而是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使教學生活化流于形式;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或系統培訓,使一些教師開展的教學生活化忽視了數學的本質,照本宣科的較多,這些教學實踐都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在受教育者一方。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不能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基本上靠單純采取死記硬背方法來學習新的知識;課堂學習的知識不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效應用。這更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把數學教學與學生認知發展階段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教育界普遍認為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聯系實際生活,如果聯系得恰當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動力。一部分數學教師認為數學教學必須聯系生活實際,如果小學數學教學沒有聯系生活就不是成功的教學。想給別人說明自己接受新理念并付諸于實踐中,為了生活化硬是給一些本來不可以不需要生活化的內容穿上生活化的“外衣”,我們經常在一些公開課、匯報課可以看到為了設計出有新意的情境而費盡心思,生編硬造,沒有科學道理,有的甚至嚴重到會誤導學生。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不要認為是數學知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有人認為生活服務于數學,恰恰相反的是,數學是為人類的實際生產、生活服務。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生活化,也沒必要每節課都創設現實生活情境,而應該看教學內容是否需要是否適合決定,基本原則是要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幫助。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有的老師表面上很贊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而在實際教學時只是將知識和生活簡單掛鉤,課的內容看起來現實,但卻沒有多大意義。如講“一定能摸到紅球嗎”這一課時,只讓學生摸球,從中感受不同的球摸到的可能性也不同。這種做法雖然有助于知識的掌握,但只是處在稍淺的層次。我們應該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了解知識背景,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中聯系現實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一探究竟的想法,促使多種能力同時得到發展,這才從深層次上達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例如在“哪種方式更合算”中,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這里設計一個轉盤游戲,某超市為了吸引顧客,設立了一個可以自由轉動的轉盤,規定:顧客消費滿一百元就可以給顧客一次轉轉盤的機會。把轉盤等分為20份,轉動轉盤,當指針停留在紅色、黃色、藍色區域時顧客就可以獲得購物券,有100元、50元、20元三種,如果顧客不愿意轉轉盤,可以直接獲得10元購物券。對顧客來說如何設計才能使轉轉盤比直接獲得購物券比較合算。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熱烈討論,像這樣的實際運用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策略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聯系生活要有適當的限度,不是每節課都必須聯系生活,什么內容都適合都可以生活化,也就是說不是每個知識點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數學內容包括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當滲透生活化。最初學習時,可以借助生活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到一定程度后,教學就不用完全依賴生活幫助。因為數學是一門崇尚理性的學科。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具體、有趣,在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增強了數學的教育意義。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既能在學習中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更能在以后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應用和實踐數學,真正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