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素
(汝州市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汝州 467599)
伴隨教育制度的大量改革,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興起,它基于對學生高中知識的培養和職業技術能力訓練。在當今創新時代發展領域中,關于學生就業能力問題,招聘要求在不斷提高,針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性與學生職業能力之間的探討,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水平,以達到職業內容中包含的要求,使學生找到合適的職業崗位。
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進入中專學習后,只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對基礎課充耳不聞。導致學生畢業后到了工作崗位上失去了繼續學習的能力,不利于其職業生涯的發展。所以中職的語文課堂是學生補充中小學時所欠缺的字、詞語文基礎知識的最佳陣地。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字、詞有針對性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練習。大部分學生會覺得簡單枯燥,教師可以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開展“字、詞大比拼”等多種教學手段,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強化的學生的字、詞基礎知識。只有字、詞的基礎牢固了,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現代社會對口語交際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主要依靠的是口語的表達。中職學生畢業擇業首要過的就是面試這一關。在面試過程中,口語的表達能力是企業選擇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中職語文課上可以利課堂學習時間采用多種訓練方式實現學生口語技能的提升。比如鼓勵學生上課時大膽發言討論;在講授課文時配好音樂,為學生配備一定的語言環境,激勵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有聲閱讀;也可以在語文課堂上以開展辯論賽、演講比賽的形式引導和鍛煉學生用口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中職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提供提升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的最佳環境。
學好語文是增加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而學好語文的核心要素和最根本方式就是閱讀。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今后的職業生涯起著重要作用。中職學生的閱讀面小,只局限于教材;閱讀量小,只局限于課文。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多為中職的學生開設出專門閱讀的時間,比如設立圖書角、開展每人一本名著、每周閱讀三個故事、每月讀一篇名人傳記等等活動。要真正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擴大閱讀的知識面,增加閱讀量。去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在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自身涵養和個人素養。
可以說,目前的中職類院校中大部分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差強人意,應用寫作能力是職業能力中的重要部分。試想,一個中職的學生連通知書,請假條,申請書等簡單的應用文都不會寫,還何談將來的職業發展呢?因此,提升學生的應用文體寫作能力,是中職類院校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中職語文教師應在學生畢業前系統的安排好學生應用寫作訓練計劃,每學期至少進行四到六次的應用文寫作訓練,將中職學生必備的應用文體格式,應用文所使用的文字要求,向學生講授清楚,并逐一過關,達到訓練成效。
中職畢業生職業能力的高低不僅僅取決于其專業技能的高低,同時也是個人的素養的具體體現,可以說,個人素養是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的教學環境和語文學科的優勢,在課程設置中多增加美文賞析的教學內容,展開對于學生的德育與人文教育,美文賞析不僅能夠增添和充實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也能讓學生在欣賞、感受美文的同時,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素養的同時,進而提高個人的職業能力。充分利用好中職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美文賞析課能使提升學生個人修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職語文教材中加入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但是常常被中職的語文所老師忽視,教材中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都是學生將來進入職場必將經歷的內容,中職語文教師應根據不同實踐活動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場景,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解決將來職場中所要面對的問題,從而增長才干,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情感,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毫無疑問,職業學校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但是一個合格的中職畢業生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更要有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在職場中能夠有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中職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嚴把德育教育關,時刻把握將各個教學環節中的知識點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學生有了良好的品德也就有了職業發展的保障。
中職語文課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特點,在中職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中職類院校中的語文教師應當在深入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切實考慮到中職類學生就業后的前景發展,讓中職的學生不僅能掌握一技之長,同時更便于學生在中職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形成健全的思想品德和個人素養、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從而充分發揮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