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娜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滿族幼兒園,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今后未來基礎教育的工作者之一,肩負著承載與傳播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職責與義務。繼而在今后對幼兒的教學中讓幼兒汲取優秀的民族文化及歷史,逐步培養幼兒的愛國精神與體現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經過千年的沉積,影響著千萬的炎黃子孫。在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結合民族元素,展開有趣的手工課堂。讓學生在制作手工作品中注入民族元素,使手工作品充滿文化氣息與靈魂。讓學生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內涵與魅力,繼而提高其創新能力。
手工制作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中一門基礎課程,同樣也是一門不可缺少的課程。手工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學前教育專業中手工制作課程要和現代教育觀念、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及動手實踐的相融合,是必然趨勢。
在學前教育的手工課堂上,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停留在學習一些簡單的折紙、剪紙、泥塑、粘貼等技藝上,滿足于夠教學齡前小朋友就行了,缺乏創新與實踐,使得這門在學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專業課成了學習之余放松一下的輔課。學生走入工作單位之后,才意識到幼兒園活動,幼兒園環創,活動角設計布置,處處離不了手工制作。而在課程設計時,各種民俗民風往往成為首選。我們的課程改革把民族元素融入了手工課堂上,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學生的技能水平。新一屆學生帶著滿身的技藝走入各個幼兒園。很快,我們得到了園方的反饋:她們的到來使得幼兒園環創整體上了一個大臺階。
中華民族的手工技藝博大精深,各個地域,各個民族都流傳著許多精湛的技藝,不是一兩個人就可以很快開發出來的。于是,我們發動學生,從身邊開始,從爺爺奶奶入手,來發掘、學習各種民間技藝。教師再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匯總,分析、挑選出適合的課題組織開發,不斷充實到課堂中來。這個過程大大培養了學生的探索主動性和創新主動性,使得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了提升。
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設置上,應該不斷優化課程體系。一方面,學校吸收現當代優秀的課程設置模式,學習吸收兄弟院校的優點,根據自身學校狀況,有計劃的整改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自身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請課程相關的專家和有資歷的幼兒園教師,給課程改革上提出相關意見,保證課程優化上的有效性。改善單一的教授模式,根據學生的特點,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加強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堅持開放性原則。一方面吸收各大美術院校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突出的優秀畢業生,為學前教育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另一方面加大現有教師的培訓進修力度,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師整體素質,以不斷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
手工制作課程也必須要有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從學生入學開始加強基礎繪畫能力練習,為后面課程打好堅實的基礎。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首先是在教學內容上的豐富,把當前美術手工制作研究和發展的趨勢和豐富成果展示給大家。把經典有趣的手工范例展示給同學們,從課程上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課堂上增加師生的互動交流,不再是教師單一的示范,可以把新型的翻轉課堂模式,融入課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堂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做到真正的有效課堂;最后,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把新型的雨課堂模式融入手工課堂,再加上傳統的圖例和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全方位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泥塑造型中,我們選用超輕黏土,材料輕柔安全,環保,可自然風干。在了解基本塑形的方法上,結合同學們喜歡的卡通形象進行練習,增強學生的趣味性;接著結合一些場景性,組合性的練習,促進學生對畫面的整體性把握。在這基礎之上,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圖例,視頻方式,激發學生創作性思維,把超輕黏土的創作賦予寓意,或者融入一些故事情節,增強畫面的情景性表達。
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需要開展豐富的活動,給同學們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可以以一個學期為單位,舉辦班級、年級或者專業性質的手工制作展覽,不定期舉辦手工制作比賽,發揮學校展廳作用,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通過比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相互學習交流中,提高她們的審美能力。還有就是通過學校聯系相關幼兒園,讓學生有實習見習機會,把課堂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實踐實習中得到運用,把理論和實踐得到真正的融合發展,同時也讓學生真正了解幼兒教育并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總之,手工制作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內在的潛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能力,促進該學科的畢業生發展成為優秀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