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歸義鎮新圩中心小學,廣西 岑溪 543207)
正因為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將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我國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很早進行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課堂實踐,讀寫教學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這一時期楊雄的著作中就已經闡述了讀賦對于寫賦的重要作用。但是,通過分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模式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成果,可以發現當前的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模式的運用更多的流于表面形式,并未達到對于學生理解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培養,也無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與核心學科素養。因此本文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正確運用于語文課堂并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在準確把握讀與寫對應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讀與寫進行結合的關鍵點,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正確使用訓練形式做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互滲透,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有意的理解和模仿文中的寫作手法,在寫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閱讀中所見的素材及技巧合理應用并最終實現學生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寫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通過讀寫結合與各地區各學校的實踐案例,可以發現在一線教學經驗的指導下,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但是,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可以看出當前讀寫結合的運用有幾點不足:
一線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對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認識可以直接影響到讀寫結合在語文課堂的實施效果,通過調查了解當前一線語文老師對于讀寫結合的認識發現,大多數一線語文教師只片面簡單地理解到讀寫結合是將閱讀與寫作進行融合的教學,而教師作為教學實踐的第一實施人,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上更多的將重點放在了閱讀對于寫作的積極作用上,忽視了寫作能力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讀寫結合在語文課堂實踐中,其結合點的設置對于教學的最終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小學語文在對于結合點的設置上,更多的是依靠教師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個人對課堂教學目標的把握。但是這種基于教師經驗的角度來把握課堂結合點的處理方式是沒有理論基礎的,同時也不能保證其結合點設置的合理性,并且最終可能出現由于教師個人把握不到位,在實際的教學中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并影響整體教學效果的情況。
以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為例,通過對于文章的學習及感知學生可以體會到壯士英勇無畏的英雄本質,學生既可以續寫故事,也可以學習描寫方式還能抒發個人情感,因此本文的讀寫結合點有多重角度,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允許學生多角度的寫作方向,尊重學生的內心感知將自己放在引導者的位置提供給學生練筆的機會。
讀寫結合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已經逐漸被語文教師所認識并理解,實際的語文教學也開始關注讀寫結合在語文課堂的使用,根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教師的讀寫結合實踐可以參考以下幾種讀寫結合策略:
小學生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不能離開學生群體的身心發展同特點,脫離實際只孤立地進行主觀上的讀寫培養。教師在讀寫結合的實踐上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的發展規律來進行課程的準備和安排。為了更好地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意識到只有在大量輸入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有效的輸出,同樣的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通過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流程,重新把握讀寫結合教學重難點,積極反思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之處。對于學生的目標定位準確程度與學習的實際學習效果都是一線教師在讀寫教學中應該不斷思考不斷自我評價的方向。
理論的知識儲備最終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教師對于讀寫結合的認識程度最終是通過教師的課堂實踐能力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來進行檢驗的。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對于作者的寫作思路的理解程度,在寫作中對于文章中的寫作技巧的熟練程度,這些指標對于檢驗讀寫結合教學的教學效果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評價依據。因此教師對于讀寫結合的整體教學目標要有準確的把握,在實際教學中,以整體教學目標為核心,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細分明確每部分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語文教學以課本文章為載體在面對不同的內容教師要明確各個文章獨特的讀寫結合點,并以此結合點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語文運用能力的提高,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語文素養的目標。
讀寫結合對于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促進小學學生讀寫能力不斷進步的前提下,可以促進教師優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形式,進一步發展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和運用文字的能力,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讀寫教學效率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