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教育第一幼兒園,廣東 江門 529000)
大科學家達爾文曾經說過:“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他們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可見,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觀察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而學習能力又是學習品質的重要組成因素。《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注重幼兒的學習品質”。因此,應該從小就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所以,在幼兒園,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應該在游戲活動中進行。適合幼兒的游戲有很多,積木建構游戲就是眾多游戲的一種,那么,利用積木建構游戲可以怎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呢?
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的持續性時間比較短,容易被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因此,激發和保持幼兒的興趣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的前提。我園為參與《積木建構活動對兒童思維發展的影響》的實驗研究,專門設置了幼兒專用的積木建構室,這個積木建構室現在成了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室,因為室內擺放著一箱箱操作性強、材料形狀色彩豐富多樣、可隨意變換、可反復創建和易發揮創造想象力的積木建構材料,非常吸引幼兒。由于在環境創設上能有效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所以進入積木建構室的幼兒都能積極參與游戲活動,樂于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觀察。例如有一次搭建恐龍,小朋友們都認識過恐龍,也掌握了疊高、錯位、圍攏等搭建技巧,面對這么豐富的建構材料,他們可開心了,表現非常積極,對老師出示的恐龍作品進行細致的觀察,七嘴八舌就把恐龍的外形特點表達出來了,而且通過觀察老師對建構難點的演示,馬上選用了合適的材料,一下子就把恐龍做出來了。因為操作材料充足,動作快的幼兒還跟同伴一起合作,興致勃勃地搭建起恐龍樂園。
幼兒樂于觀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掌握觀察的方法。所以在游戲中老師要有步驟地教會幼兒觀察的方法。例如教幼兒有序進行觀察:從上到下、由近到遠、從側面到全面、從不同角度到全方位等等。積木建構游戲內容豐富,正好能滿足幼兒觀察的需要。比如建構單獨的作品時,可引導幼兒從上到下觀察作品的特點;建構場景時,可引導幼兒由近到遠觀察設計圖;建構建筑物時,可引導幼兒先觀察建筑物的一個側面,再觀察其他面的特點;評價積木建構作品時,可引導幼兒先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評價,最后由幼兒或老師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和評價。
在課題研究實踐中,老師每一次組織積木建構游戲,在讓幼兒動手操作之前,一般都有一個讓幼兒觀察的環節,或觀察圖片,或觀察實物,最后還要觀察這個作品可以選用哪種積木和運用哪種方法進行建構,比如是選用圓長條積木還是柱形磚,是鏤空的方法還是疊高的方法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幼兒就形成了觀察的習慣,每一次搭建積木時都不會像過去那樣不看不聽就埋頭搭建了,不僅善于觀察,還經常會發現問題。例如在一次立交橋設計圖分享時,有位小朋友觀察到橋墩設計不合理,馬上提出修改設計圖的想法,得到了該組小朋友的同意,并在實際操作中證實了這名小朋友意見的正確性,更加增強了幼兒觀察發現的積極性。在這種良好氛圍的熏陶下,幼兒的觀察能力越來越強,搭建水平也越來越高。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幼兒在積木建構游戲中的亮點往往能夠被觀察能力強的老師及時發現,并給予表揚和鼓勵。這些善于發現幼兒亮點的老師,他們班孩子的觀察能力也特別強,這應該跟老師的指導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有關。因為這些老師在建構活動結束前,都有一個分享和點評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觀察同伴的作品,聆聽同伴的介紹,思考老師的引導性問題,也會發現同伴的亮點或者得到老師的表揚,從而增強自信心,更加樂意通過觀察和思考獲得經驗和知識。例如在一次構建活動快結束時,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大象”作品展示出來進行分享,有位小朋友指著一只趴在“樹干”上的“大象”說:“我最喜歡這只大象,因為只有這只大象不是站立的!”老師馬上對這位小朋友進行了表揚:“小斌觀察得真仔細,你們都發現了嗎?”“哦,對呀!”小朋友們都異口同聲,小斌高興地笑了。
經過兩年多的實驗研究,我們發現實驗班的幼兒觀察能力特別強,表現在很快發現事物的異同,能快速按照圖樣還原物體的樣子,還能觀察到事物細微的變化等等。這些都表明,積木構建游戲的確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只要我們掌握方法,按照幼兒學習的方式,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就一定能助力幼兒成長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