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初級中學,浙江 東陽 322111)
在社會和學校等各個方面都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的同時,音樂教學也成為了在初中教學中被普及的一門基礎課程。我們常說,要合理設計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音樂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美”的感受,體驗更加豐富的情感,陶冶情操的過程中也能增長人生智慧,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作為一門藝術性的學科,音樂教學需要幫助學生融入到內容情境中,與欣賞內容產生共鳴,提升個人的凝聚力。
在音樂課堂上教與學的有效構建,需要情感的融入,為音樂與課堂的結合創設條件。學生帶著情感,走進音樂符號,在情感共鳴的帶動之下,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沖擊,能夠讓音樂課堂更具活力,滿足教與學的實際需求。因此,情感是音樂的載體,在情感的滲透中,音樂課堂將更具感染力。初中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階段,輕松愉快的音樂課堂能夠更好地鋪展課堂教學。情感的載體功能,核心要素在于搭建音樂與課堂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在情感投入與共鳴中,更好地體驗音樂意境,有效培養學生音樂文化修養。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感知能力,是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在這些能力的構建中,情感教學是切入點,是音樂感染力形成的重要基礎。情感是音樂的元素,在情感教學的實施中,能夠從情感面出發,讓學生用心走進音樂作品,逐漸培養音樂鑒賞能力,潛移默化中培養音樂文化素養,這是初中音樂教學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因此,在情感教學的實施中,音樂課堂更有靈動性,能夠在情感元素的融入中,讓學生感知音樂背后的精神品質。例如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鑒賞中,情感教學方法的實施,能夠讓學生帶著情感走進貝多芬的情感世界,體會和感悟到貝多芬音樂中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
對于學生來說,主要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所在,在情感教學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根據“生本”的理念,并且充分的立足于初中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在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教學模式實施的時候,要對學生的個體獨立性給予足夠的尊重。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創設,要求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思想進行轉變,對教和學兩個維度引起足夠的重視,合理的將情感教學作為教和學時候的立足點,積極的引導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探究學習,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進行全面的提高。比如在進行《雪絨花》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做到情感的導入,對學生自身的主體感知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情感的帶動之下能夠逐漸的發現美以及表現美,因此教師需要合理的對教學方式進行設計,積極的引導學生能主動的進行探索,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素質。
對音樂學習具備足夠的興趣是充分發揮情感教學法效用的前提,若學生對音樂缺乏學習興趣,甚至是厭惡學習音樂,則情感教學就無從下手。為此,教師在實施情感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對初中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的培養,讓其能更加自覺和積極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升初中音樂情感教學的有效性。
以情動情,將情感作為音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真切的感知,從中獲得領悟。情境式教學是情感教學的重要載體,能夠在情境元素的融入中,將學生的情感點燃,進而在興趣的激發之下,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因此,開放式教學空間的創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釋放情感,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世界,搭建師生情感交流的空間。例如在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教學中,教師立足作品背景,在“愛”的情境導入中,帶動學生的情緒情感,為課堂教學推進,創設有力條件。
情感教育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吸收,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情感的平臺,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勇敢大膽的開口。因此,在課堂上時,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表演節目、演唱等形式來表達情感,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分享自身的感受。教師可以多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自身對音樂的理解來表現作品,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能增強個人表達的能力。例如在歌曲《繡紅旗》的欣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將自己代入到對應的情景之中,分組設計江姐和戰友共繡想象中的新中國國旗的場景并表演,感受音樂中積極樂觀的情緒,深刻體會歌曲中蘊藏的高尚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和音樂情感。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構建,要在新的教學思維中將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空間,引導學生帶著情感走進音樂,形成情感共鳴。在本文探討中,情感教學的實施,關鍵在于教與學兩個維度的生成,通過創設開放式教學空間、情境式教學模式,為初中音樂教學創設良好條件,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文化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