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鐘多幼兒園,重慶 409800)
語言教育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理解和溝通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幼兒階段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能夠起到激發孩子創造性思維、培養孩子發現世界的作用,同時也為孩子打好今后的語言基礎[1]。語言教育往往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培養,其中,教室多媒體技術是一種集科技與教學為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幫助低齡兒童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和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同時也符合幼兒階段的接受能力,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
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激發興趣對學習和接受新事物十分重要,孩子只有對某樣事物充滿興趣,才能不斷深入了解和思考這一事物,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在這一年齡階段,孩子往往會對一些新奇有趣、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東西產生興趣,因此,老師們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向孩子們展示不同的聲音、影像以及動畫資料,用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老師在教孩子學習兒歌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各種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先播放一遍所學兒歌的音頻,如:《丟手絹》,讓孩子對這首兒歌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然后給孩子們播放《丟手絹》的動畫視頻,讓孩子可以通過鮮明有趣的動畫形象,了解兒歌中所講述的內容,最后,老師可以用播一句,唱一句的方式,讓孩子逐漸學會這首兒歌。此外,老師們也可以組織一場丟手絹游戲,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學會兒歌。學習兒歌是幼兒園中學習語言的重要課程,而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孩子激發對兒歌的學習興趣,從而熟練掌握兒歌內容。
較之其他年齡階段的孩子,幼兒階段的孩子學習語言的難度在于邏輯思維不強、專注能力不夠以及語言基礎不豐富。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所接觸到的語言知識,都是新鮮的、陌生的,老師需要幫助孩子將這些新鮮的、陌生的語言知識變成熟悉的、常識的,為今后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對于一些比較難懂、需要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經驗的語言課程,老師可以將其通過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形象化和直觀化。例如:老師在講述寓言故事《三只小豬》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幫助孩子通過動畫的形式,直觀了解三只小豬的故事。首先,老師可以在課前向孩子們提出幾個導入問題:“大家可以告訴老師,各位小朋友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嗎?”“大家以后想要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呢?”以引起孩子對造房子的興趣,然后,老師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三只小豬》的影片,讓孩子們了解三只小豬的故事,再然后,老師可以通過語言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們把“三只小豬”的故事復述出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幫助孩子們懂得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即做人要腳踏實地、互幫互助、機智勇敢,讓孩子通過直觀的影像體會其中的道理。
德育教育與語言教育都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將兩者結合起來,能夠使孩子們在獲得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受到品德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老師想要把語言教育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讓孩子在二者結合之后,有效將二者吸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無論是德育還是語言,都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而這正是幼兒最為缺乏的一個方面。然而,信息技術的加入能夠幫助二者將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化,趣味化,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常運用到的教學手段是信息技術播放,將一些充滿道德意義的寓言故事通過動畫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孩子們在放松的環境下接受其中的道理。例如:老師在教孩子“學會誠實”這一課時,可以為孩子們播放《誠實的小白羊》這一動畫片,讓孩子們從中感悟誠實的美德。首先,老師在教室中播放《誠實的小白羊》這一視頻,讓孩子了解故事的梗概;然后,老師可以拋出與視頻相關的幾個問題,引起孩子思考,如:“小朋友們,你們認為小白羊的做法對不對呀?”“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家會怎么辦呢?”“小白羊最后通過自己的誠實,獲得了一份工作,這告訴我們一個是什么道理呢?”讓孩子們善于思考;最后,讓孩子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與周圍的小朋友們或者老師交流,以提高其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
語言教學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影響深遠,因此,老師必須對幼兒的語言教育引起重視,并通常嘗試各種新鮮的方式,幫助孩子提高其語言能力。其中,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天性和年齡特征,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