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第二中學,江西 九江 332100)
把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次質的飛躍,更是我國教育適應未來世界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提高民族創新素質已成為當代的首要任務。創新是一種旨在提高全民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使教育承擔起創新的使命,才能把創新教育主陣地定位于課堂,才會有讓創新教育落實到每節課的想法和具體行為。伴隨著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眾多生物學技術的進展,生物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和巨大的沖擊力影響著人類社會。將成為21世紀帶頭學科的生物學,也必將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學的探索創造型人才。生物教學的創新勢在必行。
作為中學基礎教育學科,生物學科的最基本的定位應是公眾化的基礎生物學教育,這種基礎性主要表現在對學生未來分流的影響。我們不妨把接受基礎生物學教育的學生分流為:①未來的生物學家;②與生物學緊密相關的其它研究者(如:生物地理學家、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家等);③一般的技術人員(如:醫生、農技人員、中小學教師等);④潛在的各級各類管理人員;⑤普通公民。中學的生物學教育要為以上各級人員打好基礎,應該選擇一些最基礎的知識作為必修內容,讓每一個公民具備應有的基礎生物學知識,形成一定的科學素質,使他們能適應未來的每一個工作崗位。作為最基礎的生物學知識部分,最基本內容應該涵蓋三大板塊:①反映生命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最基礎性知識;②人體的生理、心理及其保健知識;③生物的多樣性與人類的關系及其環境保護知識。
素質教育已經在社會中形成了潮流,為了適應這一要求而實施的新課程標準也已隆重出臺。教師以往的教學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必然要進行角色的轉換,切實地更新教學的理念方法,自覺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體現教學相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物學奧秘包羅萬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異、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應注重分層次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積極創造和諧的育人氛圍,使每名學生都樹立信心,揚起理想的風帆。熱愛大自然、關注生物、維護生態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學中滲透培養。新教材每章節前的情境解說圖片,以及每節“課外閱讀”,反映現代生物學的迅猛發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生物學聯系生產實際應用,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促進了學生作為普通公民應具備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形成。
21世紀是一個以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為先導的知識經濟時代,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應以“創新”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題,在生物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胡錦濤總書記在第24個教師節全國表彰大會的講話中強調指出:“每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新世紀的生物教學改革中,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以及過于呆板的教育教學制度。教師與學生之間要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鼓勵。這也是中華民族自古已有的“教學相長”的一個優良傳統。
對于講解生物的形態、結構和一些生理變化的過程,如果教師只用干巴巴的語言來描述,學生難以接受,即使講得再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也不會太高。如果利用掛圖、模型、標本、實物等直觀教具和直觀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各種生理感官,將極大地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其求知欲望,使其主動去探究知識。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電視、VCD、因特網、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腎單位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教師若只用語言講解,使學生不容易理解。而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一看就明白。
作為自然科學,觀察能力的培養是生物學科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學生物學科中,重點應注意觀察力以下“四性”的培養:①技能性。如徒手制作動、植物裝片的技能;放大鏡、顯微鏡的使用技術;動、植物標本的制作技術等。②敏銳性。它是指人類對瞬息萬變的事物能迅速感知,及時把事物的有關信息加工處理,納入自己的大腦信息庫能力。③全面性。要求觀察者能運用人體多種感覺器官,從多角度、多方面來感知,通過“看”、“摸”、“聽”、“嗅”、“嘗”等感覺活動,去認識事物的共性和異性、正面和反面、整體和部分、現象和本質,從而正確把握研究對象的各種屬性。④思維性。觀察的思維性的培養。
總之,中學生物教學應該堅持素質教育為本,加強能力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啟發思維,發展創造思維,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生物學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