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基礎會計學課程是大多數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程,這些專業的基礎會計學課程的學習與會計學專業的學習是不同的。從教學的培養目標來看,非會計專業學習會計課程主要是培養會用會計信息的管理類人才。其開設基礎會計學的目的在于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應能閱讀會計報表,能理解和應用會計信息,理解會計信息對管理決策的影響。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將來是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培養學生理解和應用會計信息的能力遠比培養他們產生會計信息的能力重要。
國外大多數國家沒有單獨設置會計專業學位,會計知識都是作為商科的一項必備知識來學習。就類似于我們現在的管理學和經濟學專業,基礎會計學作為學科基礎課程來學習。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實踐課程的重要性。
在英國會計專業多隸屬于商學院、經濟學院、經濟與法律學院,會計通常與經濟學、管理學學位結合在一起設置專業。英國實踐教學最著名的是“工讀交替”的“三明治課程”,即是“理論-實踐-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實施方式是在兩學期之間,通過在校授課和到企業實習相互輪替的教學方式,實現以職業素養、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減輕了學生的就業壓力,同時又縮小了理論和實際的差距。應用型大學大力創造條件開放會計實驗室,實驗教學時數比例高達50%。
美國的會計教育主要采取“合作教育”模式,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學習,一半在企業勞動。該模式充分發揮了校企合作教育的作用,保證了學生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既有利于學生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又兼顧了就業教育。
德國的會計教育成功之處就在于校企的真正合作,學生是學校的學生同時又是企業的學徒,參加企業的技能考試和學校的理論考試,獲得技能證書和學校的畢業證書。這樣使會計教育有針對性和適應性,充分發揮了學校與企業、學生與社會、學習與工作、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優勢。
從國外會計教育看,會計教學目標、時間、內容都側重實踐教學,很多高校都將會計實踐教學理念升華為辦學的制度化理念。我們國家的情況是高職院校偏重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與會計基礎崗位技能的培養。本科院校則主要以理論教學為基礎,輔以實驗室模擬實訓。而這些都是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基本上是理論學習,不能體會到會計知識對自身專業的作用,而且本身沒有太多基礎,學習有一定難度,學習興趣也不濃,從而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會計專業還是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實踐很重要,最好就是建實習基地,或者去企業實習。但是目前就我國的情況來看,部分職業院校有自己的實習基地,會計工作實習也只是針對會計專業的同學,很多學校是沒有組織實習的。對于非會計專業來講這也是最大的問題,基礎會計課程開設沒有計劃很多時間,即使是模擬實訓也不見得能保證。實踐教學就靠上理論課的教師在理論教學時做補充,有的教師上課只講理論一點實踐內容也沒有,而有的教師又用手工做賬的流程作為依據輔以借貸記賬法的理論教學,這兩種方法都是太強調理論或者實踐,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可能是適用的,因為他們后續還會學習很多相關課程。
基礎會計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會計概念框架、借貸記賬法、會計核算過程的記錄、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內容,專業性、應用性比較強。所以課程除了理論學習還需要進行實踐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本課程的內容。一直以來高校的會計專業對實踐教學都比較重視,實踐教學被視為會計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兩種,校內實訓主要以手工模擬做賬、實驗室分崗位模擬企業業務處理、用財務軟件電算化進行會計核算等。校外實習主要去企業進行財務相關崗位實習、或者去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實習,具體單位所做的工作有所差別。但是目前大多數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實踐教學,并沒有引起一線教師和相關人員的重視。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學課程主要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即使是憑證、賬簿等操作性較強的章節也主要是教師講解為主。這樣學生對基礎會計學課程也沒有很大的興趣,學生學完并不能完全理解相關知識,學習也就比較被動,只是為了完成學分,考試能過就行。這樣其實沒有達到開這門課程的目的。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學課程上課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進行復雜的實踐教學。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的了解整個核算過程,理解會計報表上的數據來源、并讀懂會計信息,非會計專業也有必要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教學。
首先在學習了前幾章借貸記賬法及其應用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組成小組,(最多不超過三人)也可以單獨一人,每小組自己找個實際發生的項目或者案例,用前面所學理論分析業務并寫好分錄,項目業務不在于多,十多筆就好最多不超過二十筆。這個階段學生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學生在對前面所學的借貸記賬法分析業務知識進行應用的同時,和同學合作、協同完成項目的選定,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在搜集項目、案例的時候,對企業業務發生的流程有所了解。
選定項目后,老師對同學的項目做一些修改指導,最終選定項目。這時理論課程也能把憑證、賬簿、報表的內容學習完。選好項目后在會計信息化實驗室用會計軟件建個簡單的賬套,不刻意去做過多的基礎設置,只啟用總賬模塊,會計科目的設置也不要太復雜,基本做到一級科目就行,個別有需要可以做到二級科目。在總賬模塊里完成憑證的填制,二十來張憑證兩節課可以完成,讓學生體會到填制憑證和手工填制速度方法基本都一致,強調對企業經濟業務分析的重要性,分析業務寫分錄計算機目前是沒辦法替代人的,但是修改填錯的憑證更方便。因為軟件有憑證借貸方向的平衡檢查控制,借貸方不容易填錯金額,試算平衡會沒有問題。然后就是相關人員對憑證的審核,在這強調會計核算的檢查、復核以及崗位分離等內部控制措施的作用和重要性。其次賬簿的登記,記賬只用點擊一下憑證菜單下面的記賬菜單,在記賬的過程中會計軟件會自動的進行試算平衡檢查,試算平衡就記賬。在登記賬簿這個環節就能真正體現利用計算機的優勢,可能手工做賬需要幾天的時間,這里兩分鐘就能實現,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又能初步了解會計信息的形成過程。晦澀難懂會計核算方法,例如賬戶的設置、填制憑證、登記賬簿、試算平衡,直觀的感受會計信息的形成過程后,突然豁然明白。手工填制憑證和用軟件做速度差不多,但是登記賬簿用軟件做就快得多,幾天登記完的賬簿軟件可能一分鐘就做完,而且還完全不會錯。用軟件能快速的完成憑證的填制和賬簿的登記,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也感受到計算機的發展對社會各行各業的工作方式產生了極大影響。但是不管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有些工作還是必須通過人的獨立思考和分析完成,機器是替代不了的。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激情與動力。
登記完賬簿后,可以用報表模板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這種方法關鍵的步驟是看看報表各項目的計算公式是否符合你需要的,如果一致就直接生產報表,否則修改公式后生成報表。這一方法非常省時省力,兩分鐘左右能生成報表,這是手工做賬環境難以想象的。另一種就是按自己想要的格式自己編制報表,這類似于電子表格的應用,比如管理費用分析統計表,設置好表格項目、單元格公式后,自動從賬簿取數,所要的相關分析表就生成了。這樣比直接用電子表來統計分析各項管理費用要快速、準確得多。用財務軟件做會計報表的過程,能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會計信息最終形成的過程,還能讓學生體會到計算機等基礎學科對學習專業課程的重要性。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同學覺得自己不做財務工作不必會做賬,基礎會計學的學習基本上是為了完成學分,對這一學科的學習沒有太大興趣,同時也沒有認識到基礎會計學課程對自己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因為大多數同學的動手能力還是比較強,通過實驗室的實驗教學,經過四五節課的時間學生就把本來覺得復雜、繁瑣的知識學會,會激發起學生的成就感及學習熱情,覺得自己也能很容易的把很專業的學科知識也學會,增強自信心。同時學生可以體會計算機、數學等通識課程對專業課程的重要性,重新樹立通識課程學科學習的意識及態度。也會增強學生各科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對于授課教師,同樣也可以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因為在這個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熟練財務軟件操作、合理分配實驗教學及理論課時間、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點、有序組織學生的分組、評定案例的選擇和最終對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而在以前的上課中,教師大多時間就是按教材的內容上課,找一些習題輔以練習,會計記錄過程用書上的例題教學生學會方法,方法比較單一,結果也就是傳授知識,教師本身知識、教學技能沒有得到更大提高嗎,也沒有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