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 314200)
關鍵字:朗讀;外語口語;實證研究
在國際間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能夠自如地運用除母語以外的一門或多門外語已逐漸成為人才的必備條件。而在外語的學習過程中,能寫不會說的問題日漸顯著。為了提高外語口語水平,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是極為重要的。“朗讀”作為學習手段之一,是值得進行探討研究并推廣應用的(顏世萍,2004)。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外語的輸出能力是外語學習的終極目標。所謂外語輸出能力主要是指“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的“說”和“寫”的能力。本文主要針對朗讀活動對外語輸出能力中的一項——“說”,即口語水平能力的影響進行研究。對外語學習者來說,如何有效提高口語水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李梅,2000)。而朗讀作為外語學習的一種策略手段,通過大量的朗讀練習活動,訓練了發音器官運動的協調性,增加了靈活性,直接提供了口語交流性的前提條件。在朗讀過程中,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匯、短語、固定搭配以及常用句式。這些以語塊的形式儲存于記憶中的材料在激活以后能被整體地提取,很方便地使用于口語交際活動。
本文擬通過開展朗讀活動研究,探討朗讀對外語專業大學生口語水平的影響。
朗讀的本質內涵是將文字語句、文學作品等無聲的語言通過口頭有聲的語言將其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汪啟中,2012)。一份文學作品經作者創造出來就是有生命力的,而讀者通過朗讀這一手段可以將作者創作時包含的意義及情感進行再解讀、再創作。朗讀,不僅對文學作品有更為深度的增值,對朗讀者來說,也有所裨益。朗讀者在為了更好詮釋文學作品的時候,需得將作品進行仔細的體會與理解,才能把握住原作,進而在一次次朗讀中,朗讀者思維會變得更加清晰。
此外,朗讀對朗讀者語感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朗讀的吐字歸音中,朗讀者會更加注重自身的發音準確性,從而增強了朗讀發音的敏感度。其次,朗讀者在對文學作品進行朗讀的時候,是通過文字來感知作品的,在感知文字時,靈動的體會文字,從而增強了語義的感知度。
另外,朗讀者在朗讀時需要根據每句話的結構特點來處理朗讀的方式,這樣在朗讀過程中,慢慢找尋到適合自身朗讀的技巧手段,增強了語法感(江聲玉,2006)。朗讀者在一次次朗讀過程中增強了語感。在朗讀過程中,隨著聽覺表象和視覺表象不斷發揮作用,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即外界輸入的刺激信息不斷被朗讀者所接收。接收的結果分為兩種,一是無法理解接受到的信息,而是根據原有知識進行快速匹配,找到相應的概念,對應起來,進行信息理解。
朗讀,是一項語言知覺,其包括聽覺、言語動覺和時覺得協同活動(陳志烈,2002)。在朗讀進行時,朗讀者需要用視覺對朗讀的材料進行識別,產生視覺表象。朗讀時則需要發聲器官發聲,執行朗讀動作。與此同時,聽覺表象則會對語言發聲進行反饋及把握(許澳臨,2019)。朗讀的過程中,多種器官的共同參與,不僅可以增加大腦皮層所獲得刺激的強度,也可以加深信息處理的深度,記憶隨之深刻。
綜上,已有大量研究闡述了朗讀的作用以及朗讀對語言學習產生的影響。但就這一觀點開展的實證研究較少。為彌補朗讀對外語學習者口語水平的影響作用的實證研究的不足,筆者通過具體開展朗讀活動來檢驗朗讀對口語水平的影響。
1.朗讀活動開展概況
線上的校園朗讀活動依托嘉興學院“團在你身邊”基層活力提升暨“活力支部”支持項目,以大學外語專業(商務英語、應用日語)同學為主題進行。
在活動開展期間,請參與活動的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文章進行朗讀。朗讀材料的難度從基礎到進階。參加的同學每天朗讀半個小時以上,并將當天的朗讀錄音材料上傳到微信小程序“小打卡”①進行打卡。朗讀方式以個人朗讀為主,遇到情景對話類文章材料,也可以多人搭檔進行朗讀。同學們在將朗讀好的音頻上傳到打卡程序完成打卡后,會有指導老師進行發音指導。
(1)朗讀活動時間:2019.10.14—2019.11.14
(2)朗讀活動對象:嘉興學院外語專業105名同學(應用日語52名,商務英語53名)
(3)朗讀活動結果:微信小程序每天的打卡率在80%以上,同學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度較高。最終在活動結束時,有21名同學堅持完成了30天的全部打卡,46名同學堅持完成了25天的打卡。
2.調查概況
(1)調查時間:2019.11.15-2019.11.20
(2)調查對象:10名朗讀活動參加者。這10位同學均完成了30天的全部打卡,其中商務英語專業學生4名,應用日語專業學生6名。筆者認為打卡天數較多的同學對朗讀活動的熱情較高,也有利于分析得出研究結果。在選取被采訪者時,對10名同學的專業和年級分布進行掌控。
(3)調查形式:采取半結構化采訪的形式,對每一位被采訪者進行15分鐘及以上的訪談。
(4)采訪問題:①您之前對朗讀有什么認識?②您平時有朗讀的習慣嗎?③您認為學好一門外語的口語重要嗎?④您對自身的口語水平充滿自信嗎?⑤您有想提高外語口語的意愿嗎?⑥您認為本次朗讀活動的開展對外語口語的提高有幫助嗎?有怎樣的幫助?⑦您認可這種活動的舉辦形式嗎?⑧您在活動之后還會繼續朗讀嗎?
本次研究對訪談的結果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得到同意下,用手機進行錄音取材。在采訪結束后,對錄音材料進行文本轉換。對同一問題所得的不同回答進行歸納總結,提煉相通之處進行羅列整理,從而得出結論。
通過訪談發現,同學們給予了朗讀活動很高的評價,普遍認可朗讀活動的開展形式。研究結果總結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此次采訪對象,同學D表示:“一開始就行朗讀打卡耗費的時間較長,就是因為上傳錄音后,自己再聽會聽到錯的地方,就會刪除錄音,重新進行打卡。”為了使發音標準,錄音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同學在聽自己朗讀的音頻時,可以找出不準確的發音,從而對有偏差的發音及時進行糾正。在一次次的朗讀、聽錄音、改正發音再朗讀的過程中,有助于同學們提高對發音正確性的把握程度。在朗讀前期耗費的時間會較多,但筆者相信其效果是值得去期待的。
外語學習者開口說外語除了需要對外語具有較好的掌握度之外,還需要對開口說外語這一行為具備相應的自信心。在用外語與他人進行交流時,對自身的自信心是一次較大的考驗。
同學G說:“自己的英語發音經常被室友嘲笑有口音,逐漸的害怕開口說英語,通常以默讀泛讀的形式預習和溫習課文材料。”而這次的朗讀活動需要提交音頻材料進行打卡,她才嘗試著開口去讀,慢慢地通過朗讀找回了開口說外語的自信心。這位同學通過參加朗讀活動,試著去克服說外語的恐懼心理。事實上也只有通過開口說外語,外語的口語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高。而朗讀活動的開展成為一部分同學們開口說外語的一次契機,為外語口語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
流利性體現在外語學習者在使用外語時的語音、語調、停頓、節奏和速度把握等方面。朗讀對于朗讀者的各個器官的協調配合有著促進作用,朗讀增強發音器官的靈活性,為口語的流利性提供了最基礎的條件。
同學C表示:“確實有感覺到自己的表達順暢了許多,不再像以前磕磕絆絆,雖然磕磕絆絆的情況還是有,但已經減少了很多了。” 在朗讀時,朗讀者輸入大量的詞匯句子,潛移默化中將這些表達印刻于腦海中,形成音感記憶,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口語的流利性。通過文本朗讀,相當于語言材料信息的輸入,很好的積累了語言可輸出材料,也就是在朗讀過程中,同學們學習并積累了大量的單詞、詞組、句型表達,從而使口語交流中傳達的流暢得到了保證。
在進行交流時,“言而無物”的現象并不少見。外語學習者語言素材積累較少,進而使自己的表達較為匱乏,導致意義傳達不到位。而朗讀本身為一種信息輸入活動,通過多種器官的協調運作,可以完成有效輸入。
研究結果表明,朗讀對外語專業大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有幫助。其幫助主要體現在朗讀讓同學們注意“說”的正確性、提高“說”的自信心、增強“說”的流利性和表達傳達到位這四個方面。在訪談的最后,大家表示朗讀對外語口語水平的提高有幫助,并且認可這類活動的舉辦形式。
本文通過開展線上校園朗讀活動項目,就朗讀對外語專業大學生口語水平的影響開展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朗讀活動的開展對外語專業的同學們的口語水平有影響。影響主要體現在提升“說”的正確性、流利性、自信心和意思的傳達到位這四個方面。本文為外語教學中的口語訓練提供了開展朗讀活動這一新思路。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開展線上朗讀活動是一種較好的朗讀開展方式,這種形式不僅提供了同學們朗讀的機會,還因其自由性強的特點,給予同學們自主選擇的權利,提高了同學們參與朗讀活動的積極性。適時開展線上朗讀活動為朗讀的應用提供了可借鑒作用,同時為同學們無法長期保持朗讀習慣提供了解決途徑。
注釋:
①由企業微信研發,通過高級設置,制定豐富的個性化打卡和不同的打卡規則,能夠滿足不同使用場景的用戶的打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