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縣第二中,新疆 喀什 844000)
近年來,國家對青少年兒童的科技科普教育越來越重視,我國青少年兒童科技科普教育的質量顯著提升,但是青少年兒童科技科普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缺乏對青少年兒童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探究青少年兒童科學精神缺乏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極為重要。
毋庸置疑,青少年兒童科學精神缺乏的原因有很多,筆者認為,以下四個方面是不容忽視的。一是忽視科學史的教育,在當前青少年的科技科普教育中,主要以定律、公式以及科學知識的形式出現,而科學史的教育卻往往被忽略,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忽視好奇心、探索意識的培養,青少年處于好奇心比較旺盛的時期,如果能夠對青少年兒童進行引導,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就能夠為培養科學精神打下基礎,但目前由于忽視對青少年兒童好奇心以及探索意識的培養,使很多學生對科學不感興趣,更談不上培養科學精神了。三是缺乏對青少年兒童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使很多青少年兒童喪失了探究和驗證科學知識的過程,容易產生慣性思維。四是缺乏對科學方法的教育,致使許多青少年兒童對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鮮有了解。五是缺乏對青少年兒童團隊意識的培養,使得他們確實合作探索的精神。
開展科學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兒童從歷史的角度探析科學的本質,認識自然科學的人文價值,培養青少年的批判精神。通過科學史的學習,青少年兒童不僅可以知道張衡、郭守敬等中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故事,還可以了解牛頓定律發現的過程,并且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同時,縱觀科學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科學技術和科學知識是處于不斷變化過程當中的,因此應該科學地看待科學知識的變化。如果學生能夠站在發展的觀點上看待科學問題,就會使學生對于一切問題都產生好奇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幫助其正確看待世界的發展變化。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讓青少年兒童在學習時代感悟到科學的魅力,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濃郁的科學氛圍中發現并解決問題,探索科學真相,樹立科學精神。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模式共同討論和實踐,得出自己的思考結果并且與教材上的結論進行對比分析,總結自己思考的不足,提高思維能力和協作意識。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新思維方式,探索不同的解決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科學精神的本質內核,無數公式與原理就是在創新過程中變得更加簡便,因此在培養青少年兒童科學精神的過程中重點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并且讓學生就這個案例進行討論和發散性思考,并從中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進行猜想驗證。例如在學習“浮力”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思考裝滿的牙膏與用完的牙膏,哪一種浮力更大。由學生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教師進行總結。實踐表明,具備創新思維的學生,看待問題是多個方面、多個角度的;而不具備創新思維的學生,看待問題總是從經驗出發,并且只能限制在一個角度。
科學研究方法是學生探索科學真相的重要工具,加強學生對于科學研方法究的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科學技術知識的好奇心和科學素養。青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通過教學,讓青少年兒童了解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且引導青少年兒童使用以上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樹立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不僅需要具備創新思維,更需要具備團隊合作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明與創造僅靠個人的努力是很難獨立完成的,大多需要團隊共同合作完成。因此在科技科普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也應該以小組團隊為單位開展實驗探究和討論,從而培養青少年兒童的團隊合作能力。例如在研究“摩擦力”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分別開展實驗,設計每個小組的實驗方案,最后讓各個小組以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出來。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能夠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動作用的同時,讓學生在組內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學生整體科學素養的提升,最終樹立科學精神。
綜上所述,科學精神作為青少年兒童科技科普教育的核心與本質,在開展科技科普教育過程中不僅需要向青少年兒童傳遞科學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好奇心與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科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