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東煤測試分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旋挖鉆孔灌注樁作為一種安全快捷的基礎施工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基礎施工中,與人工挖孔灌注樁相比,旋挖鉆孔灌注樁具有工作效率高、成孔質量好、安全性高、可快速穿過各種復雜的地層及不受天氣影響等優勢;樁基礎施工質量關系到建筑物的整體質量,由于隱蔽性強,給質量控制帶來一定難度。樁基礎作為建筑工程強制控制內容之一,是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因此,本文對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關鍵技術、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到樁基施工控制的一些關鍵問題及處理方法,為以后的基礎工程施工提供借鑒和參考。
(1)不論是在樁基的質量上、自動化程度上、準確性上,還是在成孔的速度上、沉渣的數量上,旋挖鉆都是要勝于其他的成孔方法的,從而使旋挖鉆能更快地完成施工。(2)旋挖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成本,這是因為旋挖鉆對施工作業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且泥漿不會排出,而是用于護壁,鉆頭能直接將鉆渣提出來,這樣下來能節約很多電量,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3)在現實的施工過程中,不可能面對一成不變的地形與自然條件,而旋挖鉆孔能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做出不同的變化,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旋挖鉆孔會采用不同的鉆進速度以及不同指標的泥漿,而為了避免發生塌孔現象,其還會改變鋼護筒、砂層護壁等。(4)旋挖鉆所采用的鉆進方式為先小孔后大孔的方式,此方式有效地保證了鉆進速度(入巖深度與樁基直徑也起到很大的作用)。(5)為了保證樁基的施工質量,旋挖鉆孔還會對混凝土的全程進行跟蹤,反循環清洗也使得成孔泥漿與沉渣厚度能夠達標。(6)鋼筋籠的自重相對較大,旋挖鉆孔會使其變形能力大大減小,加強了內支撐。(7)旋挖鉆孔方法會將多余的鉆渣以及泥漿進行合理的處理,不會排入河道內,這樣做很好地保證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1)在施工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軸線控制網,編制鉆孔樁位平面圖,標注樁心坐標點,依次編號,注明樁頂標高,進行技術、質量和安全層層交底。(2)依據《巖土工程勘查報告》,該場地地下主要賦存于卵石層中,由北向南往黃河方向排泄。在試樁施工中,由于粉砂層過厚,采用泥漿護壁施工方案塌孔嚴重,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為確保施工質量提出采用干作業施工法,在樁基開挖前采取管井井點結合明排降水,并根據地下水流向由北向南在4棟樓周圍布置了12口降水井,降水井直徑為300mm,井深為20m。通過合理的降水方案,機械干作業成孔順利實現。
護筒要求埋在地面以下(地面2m以下),并且護筒的頂端要高出地面(約30cm),護筒的中心與樁位中心之間的偏差需≤5cm。對護筒的要求為鋼板厚度與長度分別為1cm及3m,直徑方面要>樁徑(約20cm)。護筒到達指定位置后,還需用粘土對其進行夯固。
1.及時性和密實性
①混凝土澆筑前復查樁深、樁徑、垂直度及孔底沉渣厚度。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時,應處理合格后,再進行下道工序。②澆筑混凝土前,應在孔內放置導管,可有效防止混凝土離析,防止混凝土在澆灌過程中碰撞鋼筋籠及孔壁?;炷翝仓r,在距離地面2.0~3.0m以下,采用導管反復振搗密實,隨澆筑隨振搗,每次澆筑高度不得>1.5m,在距離地表2.0~3.0m以內,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導管選用內徑為250mm的鋼制導管。吊車配合混凝土導管的安裝,導管要位于樁孔的正中,導管底高于孔底0.4~2.0m。
2.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
①澆筑混凝土時應連續進行,分層振搗密實,分層深度不得>1.5m,每層澆搗厚度不得超過0.5m。②混凝土澆筑至鋼筋籠底部時,應減慢澆筑速度,在澆筑過程中應經常測量混凝土面高程和埋管深度,及時上拔導管,混凝土澆筑到樁頂時,應超過樁頂設計標高400~500mm,以保證在鑿除浮漿后,樁頂標高符合設計要求。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項:采用泵送施工,流動性與施工和易性要良好,澆筑混凝土樁頂標高要符合要求,成孔后,孔徑的大小、強度都要滿足設計要求。灌注開始后,需將孔內殘留的鉆渣排出,這樣做可很好地防止混凝土表面墊層將鋼筋籠托起。為保證“泛漿”能順利地完成,就需保持塌落度在180mm~220mm。當混凝土的表面與鋼筋籠底的距離達到指定位置后,需將灌注的速度放慢。到一定時機再恢復其灌注速度。樁身的承載能力受到其質量的直接影響,因此要保證樁身的完整。最后可利用鉆芯取樣的方法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評分。
綜上所述,在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時,由于施工環節多、施工工藝復雜,存在較多不可預見因素。為了保證施工質量,需從源頭著手,認真做好各個細節的管理工作,保證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