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29)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均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相應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長,對水利工程建設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生態理念有機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設中,就需要對以往水利工程建設中帶來的生態問題進行深入反思和改善,采用工程創新建設模式來迎合時代發展需要,從技術上和規劃上轉變水利工程以往粗放型建設方式,以求最大程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打造環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尤其是在當前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將生態理念有機融入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是尤為必要的,有助于推動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由此看來,加強生態理念視角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
從當前我國生態水利工程的研究上來說,主要是從工程力學和水文方面來進行著手的,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往往考慮水文方面的情況較多,而對生態系統方面的研究較少,這就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態破壞,影響局部甚至整個地區的生態環境,阻礙水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當前建設行業對生態水利工程方面研究的深入,更多更完善的規劃設計理念已經被融入到了水利工程建設當中,這也使得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成為了水利工程建設設計的要點。其理念要求設計人員在進行水利工程的總體規劃時,要在達到水利工程設計目的的基礎上,對輻射區生態環境做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平衡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甚至更前沿的研究表示,生態水利工程不僅要對生態環境做到保護,更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周邊生態環境做到改善和修復,促進水資源開發的科學發展。
生態水利工程規劃和服務目標具有明確的地域性和特定性要求,需要綜合考量經濟和生態之間的關系。由于生態系統之間具有較強的地理區域差異,所以生態水利工程也需要具備足夠的地理區域差異性特點,因地制宜,滿足當地地質、水文和生物等多種功能上需求。
水利工程屬于大型的土木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通常會對水文、地質、氣候等環境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水文環境,首先,由于工程量大、周期長、范圍廣,通常會對周邊的水流產生較大影響,水利工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為居民和社會生產提供所需的水資源以及為抗洪救災等社會職能提供服務,部分工程在建設時只注重工程功能的體現而忽略對周圍水環境的影響,導致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對水流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其次,由于水利工程會對河段水文環境產生嚴重影響,導致污染物大量堆積,降低了河流水環境自我恢復和潔凈的能力,使水質變差影響居民健康生活。
水利工程建設同生態保護相同,是一對十分矛盾的對立體,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才能更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生態理念有機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尊重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利用條件,促使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問題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轉變,設計規劃更加科學。該工程在設計之前,為了確保生態理念能夠有機融入其中,特組織相關設計人員學習生態學相關知識,并綜合吸收和借鑒國外成功生態水利工程案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做出綜合考量。在實際設計活動開展中,通過專題研討和座談會的方式,進一步加強技術和經驗的交流,分享設計心得。基于此,可以有效改變設計人員思想和技術上的不足,提高綜合能力。
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會對氣候和水質產生影響,為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因施工過程而造成的粉塵污染,在規劃設計階段詳細制定相關的空氣質量標準,并根據實際工程需要制定規程,做好防污降塵的工作。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主要易產生粉塵的因素有地基挖掘、材料運輸和裝卸、相關設備器械的工作等,所以應該在設計方案中添加防塵措施,并及時對相關設備進行維護,防止因機械故障而造成的環境污染。
在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生態保護方面,值得重視的是在設計中一定要考慮地區生態環境的恢復能力和要求,對環境內生物多樣性、河流保持度等做到充分把握。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生態環境特征,例如長江中上游與黃河中游的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就有較大的差異。工程建設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持來源于建設工程的適應程度,建設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影響著流域的生物種群的繁殖與發展,這也會直接影響整個地區流域生態環境的保持程度,生物多樣性越豐富,則地區抵抗生態破壞的能力越強。而生物多樣性減少,則會導致地區流域水體環境的單一化發展,逐漸失去生態效益。因此,規劃設計人員要對設計地區的生態環境做到心中有數,增加生態環境保護的培訓與學習,提高規劃設計能力。
水利工程建設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在建設初期的的規劃設計中,應該結合先進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強環境監測以及工程后期生態重建和恢復工作,規范施工過程并采用資源節約型材料和施工方法進行施工。正確處理工程廢棄材料,采用合理方案進行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