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滄州 062650)
高層建筑地下室不宜設置變形縫。當地下室長度超過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可考慮利用混凝土后期強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設置貫通頂板、底部及墻板的施工后澆帶。后澆帶可設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間范圍內以及剪力墻附近,其方向宜與梁正交,沿豎向應在結構同跨內;底板及外墻的后澆帶宜增設附加防水層;后澆帶封閉時間宜滯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提高一級,并宜采用無收縮混凝土,低溫入模。
當采用有效的構造措施和施工措施減小溫度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時,可適當放寬伸縮縫的間距。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一)頂層、底層、山墻和縱墻端開間等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提高配筋率可以減小溫度和收縮裂縫的寬度,并使其分布較均勻,避免出現明顯的集中裂縫;在普通外墻設置外保溫層是減少主體結構受溫度變化影響的有效措施。
(二)頂層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外墻設置外保溫層。
(三)每30m~40m間距留出施工后澆帶,帶寬800mm~1000mm,鋼筋采用搭接接頭,后澆帶混凝土宜在45d后澆筑;施工后澆帶的作用在于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并不直接減少使用階段的溫度應力。所以通過后澆帶的板、墻鋼筋宜斷開搭接,以便兩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縮;梁主筋斷開問題較多,可不斷開。后澆帶應從受力影響小的部位通過(如梁、板1/3跨度處,連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將建筑物分開為兩段即可。混凝土收縮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縮大約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縮裂縫。
(四)采用收縮小的水泥、減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適宜的外加劑。
(五)提高每層樓板的構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預應力結構。
(一)后澆帶宜用于不允許留設變形縫的工程部位。
(二)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后再施工;高層建筑的后澆帶施工應按規定時間進行。
(三)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其抗滲和抗壓強度等級不應低于兩側混凝土。
(四)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其間距和位置應按結構設計要求確定,寬度宜為700-1000mm。
(五)后澆帶兩側可做成平直縫或階梯縫。
(六)采用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水中養護14d后的限制膨脹率不應小0.015%,膨脹劑的摻量應根據不同部位的限制膨脹率設定值經試驗確定。膨脹劑摻量不宜大于12%;膨脹劑摻量應以膠凝材料總量的百分比表示。
(七)后澆帶混凝土施工前,后澆帶部位和外貼式止水帶應防止落入雜物和損傷外貼止水帶。后澆帶混凝土應一次澆筑,不得留設施工縫;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d。
后澆帶是在地下工程不允許留設變形縫,而實際長度超過了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所設置的一種剛性接縫。雖然先后澆筑混凝土的接縫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縫大致相同,但后澆帶位置與結構形式、地質情況、荷載差異等有很大關系。
高層建筑筏形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設置沉降縫時,高層建筑的基礎埋深應大于裙房基礎的埋深至少2m。當不滿足要求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縫地面以下處應用粗砂填實。
(二)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后澆帶,后澆帶的位置宜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二跨內。后澆帶混凝土宜根據實測沉降值并計算后期沉降差能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澆注。
(三)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允許設置沉降縫的后澆帶時,應進行地基變形驗算,驗算時需考慮地基與結構變形的相互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后澆帶是在工程不允許留設變形縫,而實際長度超過了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所設置的一種剛性接縫。雖然先后澆筑混凝土的接縫形式和防水混凝土施工縫大致相同,但后澆帶位置與結構形式、地質情況、荷載差異等有很大關系,故后澆帶應按設計要求留設。后澆帶應在兩側混凝土干縮變形基本穩定后施工,混凝土的收縮變形一般在齡期為6周后才能基本穩定,在條件許可時,間隔時間越長越好。對高層建筑后澆帶的施工應按規定時間進行。這里所指按規定時間應通過地基變形計算和建筑物沉降觀測,并在地基變形基本穩定情況下才可以確定。
后澆帶部位在結構中實際形成了兩條施工縫,對結構在該處的受力有些影響,所以應設在變形較小的部位。后澆帶的間距是根據近年來工程實踐總結出來的。采用補償收縮混凝上時,底板后澆帶的最大間距可延長至60m;超過60m時,可用膨脹加強帶代替后澆帶。加強帶寬度宜為1~2m,加強帶外用限制膨脹率大于0.015%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帶內用限制膨脹率大于0.03%、強度等級提高5MPa的膨脹混凝土澆筑。后澆帶的寬度主要考慮:一是對后澆帶部位和外貼式止水帶的保護,二是對落入后澆帶內的雜物清理,三是對施工縫處理和埋設遇水膨脹止水條,故后澆帶寬度宜為700~1000mm。后澆帶采用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其性能指標的確定:一是在不影響抗壓強度條件下膨脹率要盡量增大;二是干縮落差要小。需要說明的后澆帶不能代替伸縮縫。溫度伸縮變化要經歷50年以上的隨著氣溫冷熱循環,直到建筑物壽命消亡才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