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更生
皖西學院體育學院,安徽六安 237012
教育部在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推動教育和信息技術的深度結合,加快構建現代化的教育教學體系、各類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應用,如網絡遠程教學、微課教學、體驗式互動課堂、AI共享課程等等,為教育現代化創新建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微信是目前主流的社交平臺,在學生群體中深受歡迎,利用微信相關平臺開展健美操教學方法創新,對增強學生學習鍛煉主動性和全面提升其身體素質起到良好效果。
微信是基于線上的以社交功能為主的多媒體終端,它的主要優勢在于打破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的開展交流,而教學工作的基礎媒介在于師生間的溝通,所以可實現體質教學的時間的彈性利用。當前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單元都是班級,教師占主導地位,通常以理論講授和后期演示示范為主,方式較單一,而且學校大班的情況較突出,老師無法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1],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在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后,改變了師生的主體間絕對地位,學生能夠更加從容的通過微信來和老師進行交流和探討,在時間上較為靈活,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將課下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同時微信還提供了豐富的互聯網學習資源,學生的知識獲取渠道更加多元,老師也在課堂上主要引導學生如何利用好多樣的互聯網資源,同時在課下可以通過群聊、朋友圈、視頻通話等多種方式了解掌握學生課程學習和課下鍛煉的效果,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對存在的共同問題在下一節課堂上進行集中解決,既實現了教學的便利性,又打破了傳統師生間的隔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率,保證了教學質量。
健美操教學的常用范式是老師在現場給學員輸送課程信息,按照“理論講授、動作演示、輔助訓練、自主練習、總結提升”的過程開展,而因學員在身體基礎和理解能力上都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傳統模式在缺乏一對一互動情況下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容易造成部分學生積極性下降,整個課堂教學質量難以保證。運用了微信工具后,可以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動作程序錄成視頻,運用文字、圖像和動作畫面把分解動作和連貫動作做成PPT,WORD 文檔和MP4 視頻,通過微信群發送至學員,提前做好預習,并將有關的難點疑點問題在微信群中提出來,老師再匯總后后續的課上重點講解。學員帶著問題來上課,更有目的性,興趣也更高,同時在課下還可以通過開展一對一視頻輔導來對學員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判,幫助學生復習有關的動作,并將一些專業賽事的背景節奏音樂和圖像影像展示給學生,擴大他們的眼界。
健美操運動可以鍛煉人體的各個關節和肌肉,融匯了體操、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體育元素,在原有的教學方式中,制定教學計劃,按照計劃實施教學任務,學生主要是被動接受,理論講授多,實踐訓練少,效率不高。引進了微信應用后,在課前老師能夠將各分解動作做好單獨的設計,如上肢、下肢、協調動作的示意圖、靜態圖和動態連貫圖并形成影像資料推送到學生的手機終端,指導學生在上課前期以小組形式學習探討,而后在老師課堂上的示范和指導下再次修正錯誤動作,也能更好幫助學生在后續的反復練習和提升。
教學機構可以以微信為載體在其中嵌入小程序或者公眾號,實現健美操講課學習交流的標準化規范化運行,通常是結合教學需要,在平臺端口上設計教師自動回復、菜單設置、消息群發等功能模塊,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公眾號的模塊中加入課前預備、實時教學輔導、課后練習、成果考評這四個分項功能,其目的在于更好的幫助學生預習課前的知識內容,更容易接受課堂的講授,在后續更加有效的練習[2]。此公共平臺中設立了添加后自動推送消息的功能,目的在于用戶關注了公眾號后,系統會自動推送關于健美操概念、理論、基礎知識等內容,歡迎語一般是“期待已久,等你加入健美操變美的隊伍中”,而后利用本節課要學習的基礎理論與動作要領以各類圖片影像文字等方式讓學生觀看和學習。在一節課結束以后,公共平臺還提供學習成果交流、問題探討的渠道功能,讓學生在平臺內和老師、其他同學交流學習的疑惑,對方給予相應的解答。
該模塊的設計要關注以下方面,老師作為模塊設計的主導者全面負責該模塊總體框架的搭建,應根據教學實際來確定本模塊的具體分項與內容,課前老師對本節課講授的知識和動作做好分析研究,課件以PPT 形式為主,可穿插VCR 等視頻內容,而后,運用微信平臺中的相應的信息模塊將課件精準的推送到學生的手機終端,并盡量引導他們及時觀看預習。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以及教學進度確定下節課的計劃安排,用動態影像來展示健美操的動作要領和節奏,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觀看,有利于在課前預習階段對課堂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既欣賞了專業地動作畫面,又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同時還能和老師來交流學習中的疑惑和不解,其功能多樣性大大增強。
在該模塊的設計上,應對課程的總體結構做認真的分析,體育健身類課堂的內容形式變化大,內容類目多,老師要將其科學的歸類,按照時間序列分為起始階段、核心階段、復習與收尾階段,按照這樣前中后三階段來記性劃分,要在每個階段明確課程的核心目標任務,總的目的在于在既定的時間里讓學生以高度的集中的注意力,以更為主動的心態,有序的組織開展現場教學活動,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健美操的興趣,保持學生持續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整節課的過程都較為充實。在前期階段,先要做熱身運動讓學生的肌肉放松伸展,來開筋骨,讓身體的組織器官逐步是以一個有相對靜止到大量運動的過程,高效的熱身運動有助學生調整好身體狀態,將潛在的機能更好的發揮出來,其具體內容基本都為放松操和熱身的跑和跳等動作,動作樣式上多為穩步的不行和慢跑,手臂開合伸展,各單項動作和組合動作相互配合進行。經過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的熱身運動后,肌肉逐漸富有機能,人大腦中樞也處于活躍狀態,韌帶拉開,為后續健身操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也防止缺乏熱身在后續鍛煉中出現肌肉韌帶拉傷等問題。
核心階段的教學內容設置上,主要是新學健美操的單個靜態動作步驟、動作技巧和組合連貫動作形成,并在訓練過程中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對理論知識更直觀化的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以練習來感悟知識的要領所在,同時可以將訓練優秀的學員動作錄制成影像推送到微信健美操學習的公眾號,供學生在后續溫習動作時觀看進行對比。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運用一定的器械進行輔助,包括手持類和固定類兩種。該階段的時間通常在五十分鐘到一個小時[4],(假設本節課共計九十分鐘)。復習收尾階段的課程內容是做放松運動,讓肌肉和神經緩慢進入到平靜的狀態,包括地面的墊上練習和原地舒展,第一種類似于瑜伽練習中的一些基礎性動作,可以起到舒緩肌肉的作用,還能提升肌肉力量,同時對形體的重塑有良好的促進,起到附加健身效果。舒展動作類似于體操中的整理運動,讓學生的大幅劇烈運動狀態較為順暢的恢復至平和狀態,通過關節與肌肉的舒展,緩釋了肌肉疲勞,精神狀態的緊張狀態也得到恢復,該運動可以保持良好的心肺運轉[5],同時還能增強機體的耐力程度,該階段的耗時約十五分鐘左右。
該模塊的設計要通過幾類子項目來實現,包括課后作業設計與布置、成果評價、教師的課后問題解答這三個子模塊,微信平臺在該階段要發揮強效作用。教師要通過微信平臺的公眾號將作業內容、完成計劃、相關要求制定好后進行上傳,其發送形式和內容也應當是靈活多變,因人而異的,如可以考查學生在理論認知上的掌握程度,對健美操的內涵和發展趨勢等方面提出問題,也可以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布置相應的作業,比如難度較大的動作通過課后再次練習加強,也可以是預習下階段的動作要點等,對一些動作進行優化和創新,更進一步的提升動作的美觀度,確保身體的協調性。學生通過手機端平臺受到老師作業后,可以利用公眾號平臺上的相關資源來幫助其完成作業,該平臺也會對作業的具體要求做直觀全面的展示,在完成相關作業后,以文字、圖像、視頻的方式上傳至微信端,老師可以在后臺及時的查看分析和點評。
由此可見,將微信平臺應用于健美操教學,可以把具有較強專業性的體操健美的知識理論和枯燥乏味的練習過程變得更為形象生動,讓學生能直觀深入的學習練習,也拓寬了學習的渠道,提升了老師的線上輔導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練習熱情,應在各類教學機構中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