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威
(河北省雄安新區安新縣趙北口鎮楊莊子小學,河北 雄安 071600)
學生習慣的養成,是學生進步的基石,小學教育更要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多管齊下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但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的努力,一般需要經過21天、60天和90天等三個階段,然后長期堅持才能養成的。因此,學校、家庭形成“合作互動”的關系,可以有效的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校以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極目的,以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提升家長指導能力為手段,以家校互動為載體,通過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家長家庭教育現狀和教師習慣培養現狀的調查,深化學習習慣培養的具體內涵,通過理論學習、實踐指導,分別從學生、家長、教師三個層面提出具體的習慣要求和相應的指導方法,三管齊下,進行學困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途徑、方法的探索。
農村學校家長縱然想幫助孩子實現夢想,但學識有限,目標不明晰,這就需要教師在家校聯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比如,召開一年級新生家長的家長會,或者陪孩子看《開學第一課》。
家校聯動過程中,家長與家長、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遇到學習或者思想問題,及時溝通,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比如:電話、微信、或者家校聯動群、qq群等。
在互動過程中,學校或教師要給予家長積極的肯定和促進。讓家長收到一種正面向上的吸引。比如,評比優秀家長,成立互動委員會,組織家長召開促進會,在校會上請優秀家長發言等。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和關愛孩子的行為。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長性格,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下,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談話或者相處的方式要多樣化,鼓勵方式要具有彈性,不能一刀切。
每一位教師在和家長打交道的時候,要充分尊敬對方,給足對方面子,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態,要讓家長覺得,孩子是我們的,我們的一切努力,目標是一致的,不管管理方式如何,慈祥的也好,嚴厲的也好,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每一位教師,都避免不了和家長的交流,如何提高教師的溝通能力,說出的話,提出的建議,能夠讓家長欣然接受,并能積極配合我們的在校教育,是每個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例如,在2018年4月18日,我們在校會議室舉行了語文組教師的主題講座,探討如何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與家長做好溝通,取得支持。如何開好家長會、如何取得家長信任與好感等,大家獻計獻策,互通有無。
提高家長的認知,也至關重要。每學期我們學校要舉辦兩次家長開放日,并在 3月 11 日舉辦主題講座,啟動“讀書節”,號召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進步,為進一步了解孩子思想,多方位地輔導幫助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讓各位家長接受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技巧,為家長提供幫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信成了重要的通訊形式。各班成立了班級微信群,優秀家長群,讓大家的聯系更緊密,紐帶更堅實。家長可以得到孩子的表現的一手資料,教師也可以和家長及時疏解課堂內外發生的問題。
1.注重作業評價
教師在寫作業評語的時候,要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實施與學生的交流,不要總是單一的優良可差,而且動至于情。比如:“看到你的進步,老師很高興!”“加油喲,再前進一小步!”“如果字跡再工整些會更棒的。”學生在等待作業的同時,開啟了情感的期待,渴望老師的肯定和夸獎,寫作業的盡頭會越來越足,久而久之,會形成行為的習慣。
2.利用公眾場合的表揚
班會、校會、家長會、微信群、開放日,只要是有觀眾目光的地方,就是我們表揚先進、肯定成績的平臺。每一個教師都不要吝嗇鼓勵性的語言,用群體的關注和認可,激發學生向上的信心。
3.遞送喜報表揚信
班級準備充足的表揚卡和表揚信,小獎狀和大獎狀等,對進步大的孩子在不同區域的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并頒發表揚卡和獎狀。平時課時練積攢十次“優”,獲得一個表揚卡,三張表揚卡換一張喜報,三張喜報換取一個大獎狀,各小組的衛生和紀律優秀者,每一個月評選三個優秀小組,頒發小獎狀。
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和個性化發展的原則,我校組織學困生和家長面對面的交流會,家長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了解父母的不易,統一思想,設立階段性目標,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體味成功的喜悅。
定時組織同年級家長,利用教學開放日等機會,讓學習進步大的孩子和家長發言,分享自己的成功的方法和經驗,激勵更多的孩子一起積極向上,共同進步。
教師針對孩子的學習狀況,在練習冊中記錄當日作業及完成情況,孩子在校的表現等。家庭作業家長必須檢查并簽字。有了家長的支持,孩子的學習不會懶惰,學習習慣會逐漸轉變。
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比如:個性運動會、親子讀書會、征文比賽等,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各種聯系。提升家長素養,督促家長學習和自我提高,為進一步幫助孩子進步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