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
(長海縣第三中學,遼寧 大連 116500)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的大部分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考試而存在的。目前,很多中學生表示壓力過大,無心學習體音美這類課程。的確,很多學校為了單方面追求學習成績,不約而同地將美術課程劃到了“副科”行列,逐漸忽略美術課程的重要性。很多學生也認為美術學不學并無大礙,學好文化課才是主要的事情。這樣的想法給美術課程帶來了巨大的阻礙,使美術教學質量停步不前,也導致學生對美術課程失去了興趣。殊不知,美術課程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和身心健康都有著重要作用,學好美術不僅不會對文化課的成績造成負面影響,反而會促進文化課成績的提高。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經驗和具體事例,談一談我對關于初中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建議。
美術課程是一門藝術氣息濃厚的學科,如果僅僅靠教師的一張嘴、一個黑板和幾支粉筆,肯定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說,如何關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具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我們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增加教具的種類,以及合理的使用教具,能夠將抽象的、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且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對一些比較抽象的美術作品進行教學時,就會使用畫冊、錄像、關燈等工具,增加畫作的藝術效果,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感官系統,使學生很直觀的欣賞到畫作的魅力,感受到畫作的藝術情感,激發學生畫畫的靈感。之后,我在從理論上解析美術作品,并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其內涵。可以看出,學會生在研究美術作品的時候,津津樂道,極具滿足感。另外,我還使用多媒體播放一經典的藝術作品,并且以關燈片的形式對作者的背景進行介紹,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藝術作品產生更深入的理解。如此,我利用種類豐富的教具,拓展了學生對于美術的想象,增加了美術作品的魅力,也讓學生對美術課程充滿了好奇,激發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美術作品的魅力對學生的吸引,只會獲得學生淺層次的興趣。我們教授學生更多的繪畫技巧,讓畫畫成為學生抒發情感的方式,才能獲得學生對美術深層次的喜歡。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我們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避免教學模式單一給學生帶來的視覺疲勞和神經厭倦。比如,我對“歷史畫”進行講解時,我綜合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首先,我帶領學生對學過的《最后的晚餐》《勃魯達的投降》兩幅歷史畫進行回顧。然后,我用多媒體播放法國作家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和俄國作家蘇里柯夫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等作品,并且用課件展示區別于課本的大畫面,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之后,我又將此畫的歷史背景、作品內容與背景音樂相結合,使學生對這副歷史畫作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渲染了課堂氣氛。在講完本節課所有“歷史畫”內容之后,我向學生提問:“歷史畫能否被照片所代替?”,引起了學生深深的思考,并得出結論:歷史畫不能被照片所代替。如此,我綜合運用情景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豐富了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這兩種方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讓學生從美術學習中獲得了快樂。
經過多年的從教經驗,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很多知識單憑課內教師講解和課后學生的練習,不能夠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更多的知識積累,是從實踐中獲得的,實地寫生就是美術課程的一項實踐內容。美術是來源于生活的藝術,想要學到美術的精髓,就應該將美術回歸于生活。我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會結合教學內容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再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比如,有一次對“向日葵”教學之后,我感覺學生對向日葵的了解還不夠到位,就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一片向日葵前面,學生看到向日葵花海之后特別興奮,瞬間充滿了靈感與激情。有的學生選擇畫一片花海,有的學生選擇畫一棵花朵,有的學生選擇畫一朵花的局部。總之,學生觀察得細致入微,也畫得十分仔細。這一節課,學生取收獲頗多。如此,我通過來展開地寫生的方式,讓學生親近大自然,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對繪畫作品賦予了情感,得到了很多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美術課程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成為學生的一技之長,還能夠解放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美術課程的重要性,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美術課程發揮其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