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高鎮鎮中心小學,貴州 黔南 550601)
閱讀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也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下的教學理念。閱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有它自身的價值,閱讀可以陶冶情操,讓身心更愉悅,增長個人知識,拓展視野,多讀書還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閱讀,喜歡閱讀,終身閱讀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而閱讀中的閱讀教學則貫穿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低年級更是小學生學習閱讀的起始階段,也是他們學習閱讀的基礎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朗讀技能,分析理解重點詞句,良好的朗讀習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在設計閱讀教學方式時,教師需要以課本閱讀為前提,利用基礎閱讀資源,逐步擴展課外閱讀教學,為學生打下閱讀基礎,讓學生形成自主閱讀意識。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利用課外時間,推薦適合學生的課外書籍,讓學生習慣閱讀、愛上閱讀。例如,在某小學一年級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荷葉圓圓》課時內容,設計備課教案時,采用“閱讀角”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文中的生詞和語句進行講解,讓學生流利的朗讀課文,在結束課本教學后向學生推薦類似的課外書籍,如:張俊以的《樹葉船》和《吹泡泡》,在班級建立圖書閱覽角,不同的書籍可以放在閱覽角展示,通過課外讀物共享的方式,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類型的書籍,建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逐漸養成閱讀習慣,在一定程度有助于發展閱讀教學。
開展多姿多彩的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活動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有效途徑。比如我們可以開展閱讀周記互評、書籍讀后感展評活動、仿寫閱讀材料中的精彩段落等等。以“閱讀周記互評活動”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給學生布置了寫周記的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材料,有時候我也會把自己覺得適合學生閱讀的、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文章推薦給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完之后,寫一篇讀后感。在學生寫完之后,我改變以往教師一人評價的形式,組織同學們進行互評活動,讓學生在看完其他同學的作品之后,為自己所審閱的作文寫上評語。這種閱讀周記互評活動,在學生中非常受歡迎。首先,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閱讀材料比較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其次,互評的形式比較新穎、互動性比較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再次,學生們在進行互評習作時,可以發現其他學生的閃光點和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閱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表達,逐步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因此適當的寫作訓練、表達訓練也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結合課文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習進一步掌握文章,同時把課文當作素材,模仿寫作方式,學習語言表達方式,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比如,讓學生根據《燈光》倒敘的寫作方式,講述一個故事,引導學生掌握記敘文的多種寫作手法。再比如,學習文章主人公多次出現的語句表達情感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的重復和加強,一步一步地體現全文主旨的寫作方式。這樣的訓練達到了用閱讀指導實踐的目的,能讓學生快速地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看似簡單的教學方式,卻需要教師對文章有著充分的把握,也更需要教師掌握科學的教學方式,以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特征。預讀、自讀、講讀和訓練四個環節的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能夠啟迪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不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在積累中不斷進步。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要根據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語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回答真精彩,而且聲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師真為你的進步高興。”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采用“敢于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類似這種評價,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做法,學生最感興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撥動孩子的心弦。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教師要積極配合學生的學習,利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與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其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幫助學生夯實語文閱讀基礎。科學設計教學方法,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最后,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在閱讀課上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