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華
(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濱江小學,江西 宜春 331200)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知識的時候普遍都會感到有難度,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很多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都不感興趣,這會給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要想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本文就針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趣味性教學活動的具體策略進行研究。
第一,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也會經歷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的過程,但是,要想順利地完成一個思維階段向另一個思維階段過渡的過程,不僅需要小學生具備豐富的感性認識,還需要小學生具備真實的生活體驗,隨著這些體驗的增多,小學生就會主動地對這些經驗進行總結,進而形成抽像思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第二,教會小學生必要的推理方法。推理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小學生在最開始接觸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必須要找到數學知識的邏輯起點,雖然并不需要小學生對每一個數學知識點都進行具體的推理,但是教師依然可以引入一些帶有趣味性的活動來引發小學生的思考,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第三,要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嘗試將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進而有效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之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意義,進而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
第一,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進而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創新熱情。例如:在教學“數字樂園”一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嘗試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將趣味化的因素引入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同學過生日的教學情境,準備一個小蛋糕,并讓學生說一說應該在蛋糕上插上多少蠟燭,讓學生體會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由于這是學生每天都要接觸的內容,小到父母的電話號碼,大到每天要坐記錄公交車回家,學生都要接觸數字,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個有趣的游戲,而不再是只為了考試的學習活動,有了這樣的改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就提升了。第二,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可以嘗試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協同活動,讓學生體會知識學習的趣味性。
第一,在強調實踐的基礎上重視反饋。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證活動的可操作性,每一次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師要重視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深入分析數學教材中的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制定具體的活動方案,進而實現發展學生情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第二,在培養學習情感的基礎上引發學生的反饋。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項目的時候,一定要重點關注項目的啟發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表自己自己的觀點,主動的進行探索。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并認真收集學生的情感反饋,促使教師發現自己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而使教學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第三,做好教學實踐記錄。一些小學生之所以喜歡學習數學知識,很多情況下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教師長期引導的結果。教師將趣味性的活動引入教學中,不只是為了使課堂教學更有趣,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實踐中,教師一定要經常進行反思,才能使趣味化的教學活動真正起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作用。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往往一些有趣的事物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游戲教學,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掌握好知識。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小數除數》一課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整除”、“余數”的概念。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12張卡片,并且讓學生將這些卡片進行分堆,并且規定每堆卡片數量必須相同。學生經過動手操作都會產生疑問:為什么5堆的卡片會有多余的卡片。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這個問題來開展整堂課的教學內容,提出“整除”、“余數”的概念。通過這種游戲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就讓學生理解知識點,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更喜歡接觸有趣的事物,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小學生能主動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小學生的思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