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麗
(湖南省沅江市萬子湖學校,湖南 沅江 413100)
小學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鮮明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中,寫作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寫作能力也是學生語文知識積累和運用表達的集中體現,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因此,寫作成為師生高度關注的話題,但在當前的語文寫作教學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急需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認真對待,認真研判問題的癥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實現學生寫作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作文部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情感表述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強對作文教學的分析研究,了解如今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結合學生的寫作情況對具體對策進行探討。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深度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下,獲得豐富的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同時形成積極的學科態度和道德情操,尤其是寫作聯系,以一種對語言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更應該讓學生給全方位參與,切不可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之外,進行被動的學習。例如,在寫作場面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具體的情境,觀察課間操時的場面,觀察學生扳手腕的場面等等,讓學生身臨其境,自然就能觸發學生的感官,搜集到寫作的素材,做到“有話可說”。在寫作說明小片段時,我們可以出示實物,讓學生聞一聞,聽一聽,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理解實物的性質,找到特征,積累到寫作的內容,同時,還要訓練學生的想象,對實物的前世來生,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想,付諸筆端。除了這些具體的寫作實踐,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比如,寫作墻,校園小作者,征文比賽等等渠道,展示學生的寫作成果,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寫作是學生對詞匯的加工運用,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要寫好文章,學生除了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積累素材是關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注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這其中包括詞匯的積累,優美文段的積累,語言運用方法的積累,不同文體寫作方法的積累。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為寫作而教”的理念,首先要強化詞匯的教學,學生做到會讀、會寫、會運用,在遇到優美的片段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找到表達的技巧,同時,教師要強化背誦記憶,對于語文課標要求背誦的篇章段落一定要落實,這種形式是積累素材最為有效的方法。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閱讀指導,不單是從課堂閱讀中學到寫作的方法,更重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余閱讀,開闊視野,豐富寫作素材。
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不能一味要求學生進行模仿,而是讓學生進行積極的創新,讓學生在寫作中靈活運用各種文字,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優秀文章的解析,指導學生正確利用各種辭藻,鼓勵學生對觀點和手法進行創新,對學生創新型文章進行表揚與鼓勵,培養學生寫作的信心。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程中《語文園地二》關于“保護環境”一課時,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讓學生對生活中環境保護的各種措施和觀念進行分析討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調查,讓學生對環境保護形成獨特觀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鼓勵和表揚,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基礎不足,需要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完成寫作任務。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積累各種寫作素材,讓學生可以靈活運用素材進行寫作,奠定學生的寫作基礎。課外閱讀包括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及小說故事《三國演義》等。
總之,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形式,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影響極大,教師要正視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思考,革新作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