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中學,河北 承德 068350)
作為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在傳統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數學知識的教學是脫離生活的,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并不緊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只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完成學業,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價值。現階段的中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實現生活化的回歸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改革趨勢,會更加看重和強調學生嚴謹性和理性思維的訓練,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逐漸在學生的學習理念中強調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在中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強調生活化教學,其目的在于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進而幫助和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盡可能選擇學生真實生活中存在和發生的事物,確保生活實例的真實性,讓學生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生活,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走進學生的生活。
目前,一些中學在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工作時,對生活化一次進行了過度解讀。生活化教學雖然要求數學教學回歸生活,但這并不意味著生活就是數學,生活是不能替代數學的,生活和數學應該是獨立存在的。而在很多中學數學教學工作當中,有少部分數學教師太過追求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把聯系生活作為了唯一一種數學教學方法,將中學數學課堂徹底轉變成了生活課堂,單純地研究學生的實際生活,數學氛圍越來越薄。這些數學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數學和生活到底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過于放大了生活化這一概念,其所導致的后果就是嚴重阻礙了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與應用,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思維上的錯覺。
根據筆者的調查與分析,發現很多中學數學教師都非常重視數學課堂上生活化情境的設置,會嘗試將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所遇到的同類問題結合在一起來完成教學,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但是,也有一部分數學教師太過重視生活化這一概念,而忽略了生活中的一般嘗試和規律,有些數學教師甚至為了給學生們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生拉硬拽,人為創造,最終導致問題的結論與現實情況并不符合,最終反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倡導的是將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當中,借助生活的力量來提升教學的質量,實現二者的同步發展。但是,一些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完全是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將生活中出現的素材情境完全簡單化,最終導致其流于表面,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數學教師不能掌握到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刻意將每一節數學課都要創設問題情境,太過依賴生活情境,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生活元素的教學內容也要強行加入到課堂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變得越來越庸俗化,完全不能帶給學生智力上的挑戰和認知上的沖突。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要明白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要促進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但是,數學教師也要明白現實生活中的情境無論經過多么用心的設計,其所能涵蓋的數學知識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決不能將學生的數學學習完全寄托在生活情境的創設上面。在數學教學生活化工作當中,創設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創設情境的作用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以生活情境來推動學生的智力和思維發展。此外,數學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借助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活動來自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對于一些超出自己生活經驗的數學知識,數學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尋找到恰當的切入口。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是生活的升華,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需要數學。因此,數學教師要尋找到更多的方式讓生活走進數學,讓數學回歸生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積極為學生搭建起生活與數學之間的橋梁,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讓數學和生活接上軌,學生只有感受到數學是鮮活且有生命力的,才會真正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數學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規律,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多去接觸和經歷各種問題,要學會享受和分析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得學生無論是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還是在情感價值等方面都能獲得進步和長遠發展。
縱觀數學知識的發展歷程,數學知識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兩大方面:一是來自現實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二是數學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其實,很多數學問題都是由生活應用直接引導出來的,諸如,微積分的創立,其就是基于生產實踐的需要。但是,也有一部分數學知識并不是來源于此,其是在出現多年以后才在現實生活中被應用,因此,數學知識是具有一定超前性的。諸如,“負數不能開方”這樣的禁令就是在負數理論成熟之后才被解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