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家獻
(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什隴村小學,廣西 河池 530802)
信息技術本身具有的功能性是非常強大的,往往集多重因素為一體,如影像、文字、圖片、視頻等,能為教學的開展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使得課程資源變得更加多元化。所以,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應緊緊跟隨住時代的發展,借助信息技術的融入帶給教學更多的生命力和新鮮血液,讓教學變得更加高質和高效。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導和內在動力,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只有讓學生生成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才會更加自覺和主動[1]。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必然就會得到提升,讓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和高質。而信息技術本身具有著較強的動態性,可以將原本單一和枯燥的文字輸出變成有趣、動態的圖片、視頻,帶給學生更加強烈的感官刺激,這樣學生的興趣必然就會得到激發,使得教學朝著更加有趣的方向上不斷的發展。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上看,素質教育早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主流,教師的教育目的也不再像原本一樣狹隘,而是更加傾向于學生的全面及綜合性的發展[2]。而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開展中,通過信息技術在這其中的有效引入,就能不斷地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體驗,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等,使得學生的想象空間得到不斷的拓展。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具備個性化和有效性,使得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鍛煉。
在現代教育的實際開展中,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逐漸的從原本的知識技能過渡到能力和素養上,讓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鍛煉,使得學生在擺脫教師的依賴下依舊能有效的開展學習。但在傳統教學中在這一方面卻是比較薄弱的,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在教師的身后亦步亦趨的跟隨,很難真正的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而信息技術的加強就能為學生營造更加寬廣的自主空間,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加強。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小學生在思維上往往處在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過程[3]。在學習和認知的過程中,對一些形象和鮮活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并能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的結合,就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現階段的思維特點,可以融合視頻、音頻、圖像和文字等信息化資源,使得教學在開展中變得圖文并茂,使得教學氛圍得到活躍,這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不斷達到的一個效果。
例如,在講解《觀潮》一課的過程中,本節課主要就是對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將“潮”的特點充分地展現了出來。所以,在教學當中,為了使得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教師就可以先引入信息技術,以多媒體為載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學生形成直觀的感受,為后續閱讀的開展起到鋪墊的作用。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在視頻中,你覺得潮前、潮中、潮后各自具有著怎樣的特點?想不想知道在作者的筆下是如何進行描述的呢?”引發學生不斷的思考和闡述,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課文閱讀當中,使得情景得到創設,使得活潑和生動的氛圍得到創設。
在原本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就只是針對于課本進行照本宣科,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也很難真正的體會到作者蘊含的情感思想。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借助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改善這樣的現狀,使得其的知識視野變得寬闊。
例如,在講解《頤和園》一課的過程中,假如教師單單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內容是不夠全面的,很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頤和園背后的精神和價值。所以,在課前,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收集相關資料,教師在課堂中再以幻燈片的方式將每個小組收集到的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觀看。這樣學生的知識視野自然就會得到拓展,使得學生在局限的課程中收獲的知識更多。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是現代教育倡導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手,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不斷展現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內在潛能,讓最終的教學效果一舉數得。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的推動信息技術的引入,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起到一定的導向性。
例如,在講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之前,教師結合其中的重難點可以先進行詳細的講解,將講解的過程錄制成微課,經過資源整合和剪輯等形成5—8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并在此基礎上上傳給學生,讓學生在預習中下載觀看。而在后續的課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突破問題和困惑,教師結合實際情況深化等,使得學生在這其中鍛煉自學能力,使其得到更多。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結合信息技術,使得教學中的難點得到突破,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順暢,突破在學習中的難關和瓶頸。
例如,在講解《長城》一課時,由于部分學生可能并未親眼見過長城,在理解中可能存在著一定的難點。所以,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的課文內容,在每小段內容上配有相應的圖片,在課程中以課件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就能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使得認知難點得到突破。
結論:總之,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是非常必要的,能為教學的開展起到非常強大的助力,使得教學在開展中變得生機勃勃,讓傳統教學的不足和弊端得到改善和解決。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信息技術的功能不斷的挖掘,應該引入信息技術營造活潑氛圍、拓展知識視野、推動自主學習、突破認知難點等,使得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完美結合,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