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映花
(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溫泉小學,江西 宜春 336200)
語文自主學習,是符合語文學科的本質和特點的,也是培養未來具有自主性、創造性、創新性人才的根本要求,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自主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學習的習慣。
情境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興趣進行設計,靈活運用。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需要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邁進,在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要做到寓教于樂,所創設的情境要充滿歡樂與趣味,能夠讓小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情境是一種教學環境,能夠烘托班級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發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以重視,并廣泛地運用。例如,《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中蘊含了大量描述風景的語言,同時文章中的修辭手法以及寫作風格也值得學生借鑒與學習,但是小學生對于沒有故事情節的文章總是缺乏興趣,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索溪谷”情境。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積極地搜索出索溪谷自然風光的圖像和視頻,在教學中穿插文章中的內容播放給學生觀看,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激發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對文章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進行內化,最終牢牢地掌握。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預習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預習的目標,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預習,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預習。在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活動來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要通過學生的表現來總結學生在預習中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夠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資源,還能夠使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也可以為學生統一講解,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明確學生的預習目標,讓學生能夠讀準課文中生字的讀音,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教師可以布置一份預習清單,在“我會讀”部分讓學生讀準生詞的讀音,在“我會填”部分讓學生填寫空缺的生字,組成詞語,在“我知道”部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在“我不解”部分讓學生寫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通過自身積極參與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要求學生歸納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如《鳥的天堂》的教學,教師在學生理解完全文之后,要求學生回去試著學“導游”組織一段話,將你最喜歡的“鳥的天堂”的景色介紹給大家。課堂上學生紛紛將自己的導游詞拿出來展示。一篇篇導游語是那么生動、具體,一個個小導游是那么形象可愛,真讓人贊不絕口。“游客們”從中了解了書本上沒有介紹的關于“鳥的天堂”的知識,讓人大開眼界。此時,教師抓住這一美好時機,問:“你們的這些資料和語言是哪來的?”有的說從電腦網頁上下載的,有的說是去圖書館查閱有關書籍找來的,有的說是學電視上的導游的……“多好的學習方法啊”。此時此刻,教師再也沒有必要干巴巴地告訴學生怎么去寫導游詞。這樣,讓每個學生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并從活動中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來,所取得的效果遠遠比完全由教師歸納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一時掌握了學習方法,他更會爭分奪秒地去吸取知識,從而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營造和諧歡愉的課堂教學環境。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重參與、重過程、重體驗,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念和認知結構有選擇性地接收,沒有學生的參與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失敗的。課堂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給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以真誠的參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對學生進行正確而及時、適當的引導,開啟思維,適時精要點評。教師不僅要走下講臺,甚至要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千方百計地到學生心靈世界中尋找自己的助手,和學生建立互助的關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應該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實踐探究讓語文課堂更加高效,讓小學生的語文實力得到發展,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我們應該加大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力度,從而尋找出更加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的自主能力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