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學君
(遼寧省鞍山市交通運輸學校,遼寧 鞍山 114020)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汽車維修企業對維修技師的需求從量到質都有很大的提高,這對我們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在充分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我校在汽修專業確定試點班級,率先探索“現代學徒制”式人才培養模式(以下簡稱“現代學徒制”。
1.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我校有兩名汽車專業骨干教師被派遣赴德國培訓學習,在那里深刻感受到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及實用性。“雙元制”模式實現了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的緊密聯系,學生與企業有了更多的交流與融合,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崗位適應能力。
2.畢業生跟蹤調研信息反饋,畢業生的理論知識較為扎實,但實踐操作能力不強,與職業崗位的需求差距較大,遠不能滿足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
于是,在我校汽修專業率先嘗試,推出“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工作。
1.解決專業招生、管理及評價由學校為主體的單一模式,創建校企聯合招生、聯合管理、聯合評價的新模式;
2.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不緊密的問題,完善“工學交替、學做合一”的校企協同育人的培養新模式;
3.解決校企合作缺失制度性保障的問題,健全與“現代學徒制”實施相適應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保證現代學徒制試點人才質量。
我校汽車維修專業與鞍山市天強汽車維修汽配服務中心達成共識,以汽車維修專業“天強1606班”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校企共同探索“現代學徒制”。
校企雙方簽訂《現代學徒制試點協議》,進一步明確權責關系。雙方商定:企業與學校聯合招生(招工),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企業為學生提供在企業所需的工具、工裝、補助;學校負責為學生投保實習責任險,提供在校期間的專業培訓及助學金補助。
在新生報名時,經過學生自主報名、面試及筆試的篩選,最終有25名學生成功入圍,單獨組建了“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每名學生與企業簽訂了《學徒工協議》,并明確學生的工作崗位,確定師徒關系,學生成為企業的準員工。
為了保障現代學徒制的順利實施,校企聯合建立了三級管理模式。即:校長與企業經理第一級;學徒制辦公室與企業培訓辦公室第二級;教研室和班主任與培訓部負責人及企業師傅組成第三級具體工作實施者。各級都確定了聯系人,實行橫向聯系、縱向討論、上下聯動的聯合管理模式。
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基于職業崗位需求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其核心為“工學交替、學做合一”的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即第一學年以培養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感知為主,每學期第1~4周在校學習,接受文化素養和專業課教育;第5~6周在合作企業見習,感知企業文化、體驗工作崗位、認知專業知識;第7~18周回校學習,繼續接受文化素養和專業課教育。第二學年以訓練專業技能為主,每學期第1~4周及第9~14周在校學習,接受文化課和汽車機械及電控系統維修方向的核心課教育;第5~8周及15~18周到合作企業在師傅的指導下,以“學徒”的身份進行相關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訓練。第三學年以強化訓練專業技能為主,融合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
“現代學徒制”按能力遞進的方式,實行“定向定崗”的培養策略。從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從學科學歷本位走向職業能力本位,從學校單一培養走向校企協同育人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學校完成“學生”的考核評價
在校實施以能力、素質為核心的考核評價,按已定的《現代學徒制教學考核條例》對學生實行綜合評價。包括:班主任的綜合素質評價;任課教師的日常學業表現及課業的綜合評價等。
2.企業完成“學徒”的考核評價
企業學習期間,企業對學徒的表現情況進行全程跟蹤評價,包括:交替培訓期間,培訓負責人對學徒的綜合素質評價;頂崗期間,企業師傅對學徒的綜合測評等。
老師、師傅和徒弟處于真實的學習環境下,能夠第一時間和空間里對學生做出指導和建議,能及時解決疑問、指導技能,更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學徒制教學,學生真正參與到了企業實際崗位的生產進程,接受職業指導、經受職業訓練,學習更有指向性和社會性。同時有利于了解未來職業崗位的各種信息,豐富學生的視野,
由于“學徒制”的學生受到用工企業的一致好評,所以社會口碑極好。汽車維修專業已實現了“招生—培養—就業”良性循環的大好局面。
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教學與實踐無縫對接,這就是我校《“現代學徒制”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理念。“現代學徒制”就是要讓學生在學校就開始擁有較強的職業能力,從而為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幫助學生成長為企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學徒制在我國還缺乏政府方面的制度保證,還需進一步完善校企雙方建立實施現代學徒制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