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
(新疆莎車縣喀群鄉中心小學,新疆 喀什 844700)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開拓學生的語文閱讀思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日后發展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新形勢下,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講,讓學生了解閱讀文章的語言形式,通過不斷閱讀來理解各種語言組織形式中蘊含的思想,并對這種語言形式進行掌握,從而在自己寫作過程中進行應用。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教師要重視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學成果的總結,通過分析學生的狀況來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喜歡上閱讀,對語文產生深厚的興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教師要利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豐富和充裕,全面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不到不同的情感體驗。
目前,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堅持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具體來說就是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一篇文章,通過學生自讀或是教師領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生字的發音和字義,待完全掌握文章內容以后,教師會要求學生背誦文章的某一段落,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這樣的教學方式失去閱讀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總是會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為目標去進行閱讀,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對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進行閱讀學習的時候,閱讀學習的內容總是會受到教材內容的限制,不能夠拓寬閱讀學習的范圍,這樣的教學觀念是非常錯誤的,這就造成了小學生閱讀學習的面非常狹窄,通過閱讀所學習到的知識十分有限,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很多教師對小學生存在錯誤的理解,認為小學生年紀尚小,根本不能夠理解閱讀教學的內容,并沒有拓展閱讀教學的知識面,但事實并非如此,很多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通過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有助于開闊小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師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除此以外,學校圖書館資源較少,甚至還存在書籍過于陳舊的情況,這些也是造成小學生閱讀范圍較窄的原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閱讀能動性。當前語文閱讀教學雖然有了逐步的改進,教師也更加重視引導學生讀書看書,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引導學生進行合作閱讀。但是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再加之課堂時間有限,所以并未真正放手讓學生進行合作閱讀,此種合作閱讀模式只是流于形式,并未起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質量,必須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構建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認知結構、語文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內的優等生帶動落后生,進行拔高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小組內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老師需要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合理的閱讀方式還有閱讀習性。因為閱讀素材有著一定的差異化所以閱讀進度的層面需求也有著一定的差異,不同課文需要花費的閱讀實踐也就有著差異性的存在。科學閱讀方法還有合理的閱讀習性可以激起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老師可以指引學生掌握合理的閱讀方法,激勵學生可以迅速掌握文章思想,知道課文真實的含義。作為課堂教學引領者,老師需要注重閱讀方法的課堂貫徹,比如經過尋找關鍵句、摘抄啟發性。
每篇課文都有點睛之處,無論是一段話還是幾組詞,都可以充分表達課文的中心思想,可以激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文的點睛之處,指引學生對其進行閱讀,指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其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從而使學生對課文進行更好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講解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草原》時,課文主要描寫草原的美麗景色,表達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心情,愉快的思想情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的形式,指引學生對本篇課文進行學習。在閱讀前,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找出對草原景色描寫的句子和詞語,這些句子和詞語描寫出了草原的哪些特點。然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閱讀,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閱讀,學生可以更加用心地對課文進行品讀,尋找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在學生閱讀完以后,會找出課文中描寫草原的詞語“一碧千里”“清新”“明朗”等等,然后教師可以針對這些詞語進行講解,使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草原的特點,使學生再對課文進行閱讀時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豐富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師需要創新閱讀教學的手段,豐富閱讀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