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曲美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貴州 550000)
隨著我國發展,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要求也隨著發展在提高,不僅僅在局限在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這方面的基本知識。而我國正是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對教育行業的研究探索也是明顯可以看出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提高自己的個人整體素質,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中增加審美教育的添加。使教學手段更加靈活,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會喜歡上這門課程,
語文是學習生涯中伴隨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而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是語文的濃縮,是語文的載體,是使學生富有詩書氣自華的專業,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中國人可以去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漢語言文學專業一部分人會去學習的一門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對語文科目的深入學習。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最讓我們引以為豪的就是古人為我們留下來的詩,學習語文知識就是讓我們可以感受古人的心情,體會他們想帶給我們的心境,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審美能力,對事物審美能力的體現就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個人綜合素質會體現出學生的時代精神,將審美教育和時代精神體現出來,這也是學生教育創新能力的表現。但是在高職院校中,課程緊湊,老師人數要充足,才能使教學計劃完結。還有可能,學生當時在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時,對該專業不熟悉,使得此后對學習課程不夠積極。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實際上也是語文的寫照,語文知識滲透各科方面。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最重要的就是和文字產生心靈的共鳴,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內心感想,體會美的感受。每一句古詩詞都是古人題字練字的結晶,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此時的感受感想。老師是學生教授知識的人,也是學生最初接觸漢語言文學的橋梁者。老師在傳道受業解惑時,首先自己要了解文學知識和背景,在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每節課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任務,在課堂中隨機應變,隨時向學生滲透審美教育。例如,老師在教授中國古代文字和中國現代文字課程時,老師先自己了解古代文字和現代文字的背景和發展后,對自己要教授的課程了解,在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對學生講述課程時,對比兩種時代下文字不同的美,并想象古人怎樣去用美的眼光去構成文字,從而既方便學生的記憶,也方便學生審美的感受。
(二)提高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老師[1]。學生對事物充滿興趣,才會對事物產生好奇,學生才會主動去思考問題,老師在引領學生發現美的感受,去體會更多的優秀作品,從中發現美。在文學作品中,尋找作者故事的緣由,進一步去提高自身的審美。例如,漢語言文學老師在講述中國古典文獻學時,老師可以引用古人的例子,讓學生對本課程充滿興趣,進而老師引導學生對本課程進行賞析,引導學生對課程進行大膽的聯想,激發自身的感受,體會文章的別具一格的美感。
(三)適當合理的安排教學
中國教育行業快速發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大大用上[2]。老師上課也不在局限在單一的黑板和口頭教學,適當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老師的課堂作用。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不僅可以減少老師的任務,還可以以最直觀的視角去欣賞,在直觀的角度下體會文學作品的美感,同時還可以開創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例如,漢語言文學老師在講述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作品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教學,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素材,還可以穿插文學作品作家,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安排學挑出自己喜歡的書籍,節選一部分進行賞析,體會文學作品的美感。老師在講授時,適當將審美教育時間拉長,讓學生充分融匯學習,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展示文學作品的美感,讓審美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
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中發揮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常教學課程中,揣摩文學作品的心靈深處,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文學作品更深層次的內容。學生想要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立足,就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在原有的知識下,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審美訓練,這就需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融匯貫通審美教育。高職院校也作為國家重點教育培養重心,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也是國家重視的。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本身也是對文化底蘊有了解,國家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增加審美教育,就是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保障學生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