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
(大連市普蘭店區職業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200)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最原始的基礎,對每一個人的品德、性格、才能、愛好、教養等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良好的教養決定著孩子一生,努力培養中職學生良好品行需要學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熏陶。做為一名從事中職教育的專業教師,擔任過班主任工作,這幾年通過與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的經歷,談談我對中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認識。
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大部分學生比較敏感,容易對傳統的教學方法產生反感,甚至對老師和家長有叛逆心理,這正是需要我們家長更多關心的時候,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通過與家長交流,往往有問題的中職學生,他們家庭教育肯定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從事中職教育的這些年了解到,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很少被關注,學習上、生活上不夠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傾向,內心都想得到父母、老師的關注和鼓勵,這部分學生進入中職以后表現出行為習慣差、紀律觀念淡薄、懶散、過度自大等,這些問題的出現與中職學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一部分關系。
傳統教育下的父母對中職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見,中職學生一開始就被貼上不好的學生、素質差、混日子等標簽,即使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家人和親戚朋友也不再關注他們的成長,讓原本不自信的他們更加反感父母的傳統教育觀念,長此以往會使他們自卑、暴躁,從而將自己封閉起來,消極地看待外界人和事物。家庭是人的思想慢慢成熟、精神漸漸成長、價值觀逐步形成的基礎,一個家庭對待事物的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我在從事班主任的過程中認識很多學生,也接觸到了不同的家長,對出現違紀問題的學生家長總結出三種。第一種家長是放養型,家長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事交給老師就好,所有的問題由老師來解決,“我”在外面做事實在沒時間管;第二種家長是對老師反映的問題從不上心,對孩子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第三種家長管教方式簡單粗暴,不管老師反映什么問題,從不去查找孩子違反校紀的真正原因,見到孩子就是一頓暴打。
父母親的關系如果失調,天天吵架,甚至離婚,這會給孩子帶來焦慮情緒,極容易對孩子的性格造成負面影響。我所教過的班級中有不少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往往都是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對他人比較冷漠。父母親對孩子的關愛,是一定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的。父母無暇顧及子女,甚至缺席了對孩子的指導和教育,會使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得不到家庭幸福感,在這樣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叛逆,埋怨家庭,甚至埋怨社會,對誰都帶有一定戒備,不容易相信人。還有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比較落后,加上父母親文化水平較低,無意中將自身的缺點灌輸給孩子,使得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
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受到家庭教育熏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影響。有的父母經常講孩子一回家就知道玩手機,可不成想自己卻當著孩子的面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家庭父母經常念叨孩子要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找份好工作,可自己卻沒有一份正經工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僅會復制父母的行為,更會復制這些行為背后為人處世的人品、待人接物的原則。
父母以身作則起好模范,用一舉一動踐行著品德教育,是孩子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環節。榜樣如同指路明燈,引領孩子完善自我、謙虛處世,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遠比書本上的知識影響得更為具體,更為長遠。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
身體健康是孩子人生路上最為基本的保障,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則影響著他在人生道路發展的高度和廣度。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中職學生性格是不同的,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知道換位思考問題,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賞別人的情感,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俗話說:“走好人生路,常懷感恩心”。感恩父母的艱辛操勞,感恩學校老師的無私奉獻,對于他人的幫助懷有感激之心,從而讓孩子生活得更富有、更美好。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家長也要注意加強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要真正做到“言傳身教”,言行一致,做好孩子的榜樣,同時也要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與學校建立溝通的橋梁,多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并及時加以肯定,作為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激勵式教育可以點燃星星之火,讓中職學校的孩子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這樣的孩子怎能沒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職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教育是孩子受用一生的“營養品”,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的教育不是簡單的“丟”在學校就能解決的,需要家庭民主的教育環境,正確的家教思想,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等。希望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到中職學生的教育中去,不拋棄、不放棄,為更好地培養中職學生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