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和政縣灑拉崖小學,甘肅 和政 731200)
作文是客觀事物在學生頭腦中的正確反映。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多數學生怕寫作文,原因在于提起筆來無從下手,沒有東西可寫,不知怎么寫,總之提不起寫作興趣。為此,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作文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比如指導學生寫《可愛的家鄉》一文時,不能光對學生進行空洞的說教,要讓學生寫出對家鄉的可愛,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就應該發動學生深入調查,通過采訪、問詢和回憶,充分寫出家鄉近些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使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當今社會的美好,從激發出愛祖國、愛家鄉的激情,寫出富自然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洋溢出對黨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命題就是確定題目,命題作文即按確定的題目作文。它是作文訓練中經常運用的重要形式。一個好的題目,往往能起著概括全文,點明中心,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和興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題目不當,脫離實際或者公式化,學生作文就會感到無米下鍋。為此作文命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命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學生布局謀篇時,突破一個難點,突出一個重點。因此教師作文命題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出好題,從而有利于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自由選擇材料,使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我手寫我口。其次命題要面向全體學生。班級里學生有家庭狀況的差異,如有的隨父母坐過飛機,看過大海,登過名山,有的則從沒出過遠門,若教師讓學生寫大海、高山之類的文章,一些學生就無法入手。所以我們就應出半命題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愛……》,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去補充完整后再寫。此外教師在作文命題時還必須注意趣味性、啟發性和及時性。
要寫好作文,把握題意是基礎。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可將一些題目讓學生詳細剖析,把握題目的表與里,露與含的意思。如《記難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難忘;《記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又如《記一位幸勤的老園丁》還要弄清隱含的意思。其次是辨析訓練,可將一組題目,要求學生比較,區分異同,弄清要寫的內容、中心及角度。如《記一個勤奮學習的同學》與《記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同學》進行比較,后一個范圍較大,除了寫勤奮學習之外,還可寫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熱愛勞動等內容。此外還要用選題、配題、擬題訓練等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思維分析能力。
初學作文的學生對同樣的題材,說清了再寫與不說就寫,效果大不一樣,前者優于后者。從長遠來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整個領域中的作用,語言信息將會發生一系列變革,這種變革對語文學科的說話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作文教學中,加強說話訓練具有現實與深遠的意義。那么作文如何與之同步而行呢?一是讓學生先說后寫,每次作文前,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選材、敘述方法等;二是讓學生寫后再通過講故事或圍繞一個中心演講等活動,以求提高發展。
學生寫作能力較低,一般表現語感不強,語病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維陷于混亂,大都是語言、思維方面的問題。梁啟超主張,在所有作文能力培養環節中、整理思想、組織構造文章、培養思維能力是中心環節,要想寫清楚,必須寫清楚;要想寫得充分,就必須想得充分;寫作和思考是同時產生的。于是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做生活的主人,使學生產生鮮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語言和創造精神。
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適時進行面批面改并具有針對性和及時性這樣學生聽起來“入耳”,看起來“入門”,自我修改更容易“上路”,有利于克服教者代勞的無效勞動之弊端,對提高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大有裨益。當然,面批面改學生習作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必須點撥引導,抓主要問題。對個別學生,必要時還可指導再觀察,再認識,再練筆,使其在導改中知其所以然。同時,要講究時效,對獲得面批機會的學生,既要給他們“自改”寫作的時間,又要及時查看實際效果,對自改成功的優秀作文或好的片段,要進行鼓勵,激發其寫作興趣。教師在作文課講評之前要選取出幾篇較好的作文為典型,如選材新穎,主題突出,表達方式的較好運用,詞匯較豐富和開頭結尾處理比較好的,視其具體情況進行整篇選讀或摘段選讀,特別是對平時寫作能力比較差的同學,哪怕有一點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表揚。讀完后,再讓學生進行評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收到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的效果。
總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不是一日之歸,除教師的正確指導,還要鼓勵學生多看、多讀、多練、多寫,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能動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