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三河 065200)
教育工作者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應充分認識到高校教育不僅要為國家供應人才,還應確保學生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提升自身道德觀念,為促進國家平穩快速發展提供助力。
高校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應首先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與目標,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切實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當前階段,高校思政教育對實踐育人與創新發展提出明確要求。馬克思主義原理對實踐做出了明確的概括,即“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由此可以引申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質就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踐活動,進而建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并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的過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注意這一要點,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教師還應緊抓培養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這一目標,全面實現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綜合性發展的目標,為推動我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理念是支撐整個教學活動的根本所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應首先從理念創新開始,通過提升教學理念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實現創新目的。為此,教師在實際進行思政教學時應注意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發揮空間與表現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并享受自身權益,為其下一階段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認識到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其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我國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我國的國際面貌,尤其是即將出國的學生,其言行更是直接代表著國家形象,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重點講解對學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的知識點。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優勢,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現化,最大限度地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與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闡述自身觀點,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述,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傳統高校思政教育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模式以枯燥的理論知識灌輸教學為主,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枯燥無味,難以有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長期達到預期水平,這是新時期高校思政教學繼續改善的問題。為此,教學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創新教學模式,將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學活動也應向實踐教學靠攏,進而實現提升思政教學效果的目的。具體操作方法可以推動傳統的校內教學向校外實踐方向發展,比如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觀各種歷史博物館,讓學生接受最直觀地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或是組織學生進入養老院、孤兒院等場所做義工,接受實踐教育,實現培養學生具備正確地思想觀念的目的。通過實踐教學,學生的思想觀念很大概率會向良性轉變方面發展,這種改變不僅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壓力,對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學習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除了調整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教學的比重外,學校方面也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加強思政教學效果,比如定期組織征文活動或愛國主題演講比賽等,對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予以獎勵,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主動接受思政教育內容,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基礎。
傳統高校思政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過于重視政治教育,忽視了思想教育,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對學生個性化程度重視不足,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導致傳統教學內容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點少,大幅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果長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校教師在實際創新教學方式時應注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多層次的內容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認同感,進而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搜索可以反映我國國力提升的視頻資源等,如近年來我國的撤僑行動,通過這種直觀地視覺刺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最終實現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同理,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奮斗史以及我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因。通過這種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質量提供有利環境。
教學手段是實現高校思政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基于此,高校教師應加強教學手段的創新力度。當前階段,學生黨支部是高校的基本配置,該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高校學生的思想認識,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政教學創新時可以將學生黨支部納入教學體系之中,推動學生黨支部主動承擔起引導學生思想認識發展的重任[2]。具體操作方法可以利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積極創新活動形式,將思政教育內容充分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學生黨支部還應及時做好新生的思政教育宣傳工作,引導新生融入校園氛圍內,為新生接受教育奠定基礎,最終實現思政教學目標。
總結:綜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對學生日后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高校教師應緊跟教學目標引導,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切實提升思政教學質量,為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