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偉
(甘肅省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甘肅 康樂 731500)
資源整合是當前教育的重要話題。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可以大大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但是必須選擇好需要整合的教學內容,并且整合的時機要恰當。有的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上需要再現出來,這時就可以用多媒體來演示。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學中遇到很難突破的教學重難點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生活課程資源等手段來解決,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下學習,綜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但我們在把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進行整合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把多媒體課件與課程內容機械地疊加起來,教學情境的創設不能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過分重視課件的呈現忽視了重難點突破的時機,缺乏高效的課件資源等等。為使課堂收到活躍、高效的效果,我們數學教師必須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科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選準信息技術使用的切入點,實實在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例談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活躍課堂氛圍,極力打造輕松、活潑的數學課堂,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關于數學知識的課程資源,抓住這一點,我在課前讓學生自己準備學習用品,通過操作、對比、討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比如,在“角”的教學中,我安排了探究環節:小組合作用多個三角板拼出一個銳角、一個直角、一個鈍角,也可以用剪紙的方法剪出不同類型的角。學生拼或剪完后,分組展示不同的拼、剪方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操作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準確區分了三種角的不同,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們數學教師要經常變化教學方式,給學生一種新鮮感,有效刺激學生的靈感,活躍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使他們喜歡數學,愿意接近數學,才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在“角”的整合課中,利用FrontPage 2003將有關本節課的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制成網頁課件發布到班級主頁上,讓學生通過網頁瀏覽進行自我檢測。頁面上設計了很多有關生活中關于“角”的學習材料,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很感興趣。學生在習題訓練時,當回答問題正確頁面就會出現彩色的煙花,并伴有表揚的話:恭喜你,答對了!當學生回答錯誤時,頁面會出現一個小哭臉,并伴有鼓勵的話:再想一想!在這樣情景下,學生學得開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新知。
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常規的教學由于受到空間、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可能無法更好地創設問題情境,這時就可以適時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有效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比如,在“二次函數”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二次函數圖像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多種形式的二次函數圖像,讓學生觀察并說出自己的發現。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二次函數的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之間存在如下關系:一般式:y=ax2+bx+c(a≠0,a、b、c為常數),頂點式:y=a(x-h)2+k(a≠0,a、h、k為常數),交點式(與x軸):y=a(x-x1)(x-x2)(a≠0,x1、x2為常數)。這種教學方式,有效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僅限于書本上的內容,而利用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將數學學習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學習更深入,眼界更開闊。當然,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數學教學中沒有必要為了應用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要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使用。數學課堂上不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使學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多媒體效果上,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而忽視了真正需要掌握的內容。這種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打造的機械、僵化的數學課堂,只能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只有適度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更加優化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因此,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探究教學新模式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技巧,綜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促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