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騰江
(重慶市黔江區(qū)菁華小學校,重慶 409000)
要想使小學數(shù)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出現(xiàn)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現(xiàn)象,但是在普通的課堂上,很大一部分學生害怕回答錯誤問題或者是做錯題目,因為這樣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為什么同學之間會因為犯錯而互相嘲笑?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周圍的環(huán)境對于錯誤有所偏見,教師和家長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往往會采取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比如批評犯錯誤的學生、將學生的錯誤展示給全班的同學等,學生長期在這種氛圍中,勢必會對表達自己想法的行為產生畏懼,不敢輕易在課堂上發(fā)言。因此,教師需要在自身善待錯誤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要讓學生明白錯誤并不等于失敗,相反直面和分析錯誤還能夠幫助自身進步。比如教師在面對學生回答錯誤問題時,可以使用“再想想”和“還有什么沒有想到的”這些委婉的語言。
小學生尚處于發(fā)展階段,有時候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并沒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他們的學習動力大部分來源于興趣,因此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求知欲很強,很渴望的到教師的認可和鼓勵,但是錯誤的出現(xiàn)往往會打擊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正確對待錯誤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也要利用錯誤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小學生的運算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這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指出錯誤,也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活中來尋找解決方法。提出“5-3=?”的問題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現(xiàn)這樣一個氛圍,你有5個蘋果,吃掉了三個,還剩幾個?這樣學生的探索熱情就會被大大地提高。
當前的小學教育模式中,教師會在學生錯誤顯露的第一時間就指出錯誤之處,這樣不僅讓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能力會下降,思維也會局限。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根據(jù)學生犯錯誤的特點來有針對性地提出啟發(fā)式問題,引導學生剖析錯誤,發(fā)現(xiàn)產生這種不足的原因,從而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鞏固已經(jīng)學到的解題方法。比如教師在講解“一個小數(shù)乘以另一個小數(shù)”時,學生往往會因為粗心而出現(xiàn)“0.9×0.6=5.4”這種標錯小數(shù)點位置的現(xiàn)象。為此教師可以將這種錯誤改變成改錯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通過積極的探索就會發(fā)現(xiàn)兩個一位小數(shù)相乘結果應該是兩位小數(shù),而答案仍舊是一位小數(shù),所以是錯誤的。這樣挖掘學生的潛在發(fā)現(xiàn)意識有利于今后學生的自我改正和自我學習。
誠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是一種欠缺的表現(xiàn),但是這一時的不足既不能代表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tài),也不能作為預測學生今后學校效果的指標。教師和學生應該將這一現(xiàn)象視為進步途中的必要因素,要從某一個方面的錯誤入手,拓展出涉及這一方面知識的諸多方面中應該注意和重點學習的要素,達到“以錯誤引導正確”的教育和學習目的。教師在教授多種復雜條件的題型“有蘋果5個,梨子6個,橘子8個,問蘋果和梨子共有幾個?”時,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以下幾種:5+6=11(個);5+8=13(個);6+8=14(個)。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學生很容易判斷出“5+6=11(個)”是正確的答案。教師接下來還可以在這種看似已經(jīng)結束教學的情況下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給原本錯誤的“5+8=13(個);6+8=14(個)”這兩個算式配上什么問題才能夠將錯誤答案變?yōu)檎_答案,學生的思維進一發(fā)散后就給出結果——“5+8=13(個)”是求“蘋果和橘子共有多少個?”“6+8=14(個)”是求“梨子和橘子共有多少個?”。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學習錯誤,這些錯誤不僅涉及范圍較廣,產生的原因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建立錯題資源題庫,是利用錯誤資源的有效策略。建立資源題庫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進行的,學生建立資源題庫更多地是針對自身特點,將自己在學生中出錯的知識點和題型抄錄下來,分析原因并整理成一個錯題本,這樣學生就能夠隨時復習,鞏固所學到的內容。教師的錯題資源庫則更多地是為了所有的學生,資源庫的涉及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廣泛性,這樣教師在面對不同學生所犯的不同錯誤時,才能夠給予相應的引導。
出現(xiàn)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現(xiàn)象,但是在普通的課堂上,很大一部分學生害怕回答錯誤問題或者是做錯題目,因為這樣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為什么同學之間會因為犯錯而互相嘲笑?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周圍的環(huán)境對于錯誤有所偏見,教師和家長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往往會采取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比如批評犯錯誤的學生、將學生的錯誤展示給全班的同學等,學生長期在這種氛圍中,勢必會對表達自己想法的行為產生畏懼,不敢輕易在課堂上發(fā)言。因此,教師需要在自身善待錯誤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要讓學生明白錯誤并不等于失敗,相反直面和分析錯誤還能夠幫助自身進步。
總而言之,課堂上錯誤的出現(xiàn)對于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只有有效利用“錯誤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引導其發(fā)散思維,這樣才能營造出生機勃勃、充滿激情的課堂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