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珊珊
(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遼寧 鐵嶺 112499)
合唱作為一種需要多聲部配合的藝術形式,在呈現過程中需要多人的配合。現階段,合唱是我國普及程度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音樂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個人、集體和國家精神文明的一種象征。所以,中職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合唱的重要意義,緊跟社會發展步伐,利用合唱激發本校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綜合藝術素養。本文將以中職學校為何開展合唱訓練為起點,結合當前合唱訓練的發展情況,對如何利用合唱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藝術素質進行簡要論述。
職業素養關系到一個人是否能在工作中立足,是一個人發展事業的前提和基礎。正因為如此,中職學校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結合目前的資料來看,大部分中職在校生是零零后,這一代人通常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并且他們的學習能力甚至是心理素質較高等學校的學生平均水平要低很多,常常讓任課教師無從下手去管教。而且由于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很多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后就要走入社會,所以,中職學校的合唱教學應該設計得更加高效,并在訓練中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發全面。按照國際最新的教育趨勢,對人才的培育要涉及到各個方面,真正的人才要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科學理論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的決策思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現階段人才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社會發展、經濟繁榮的重要根基。
合唱訓練的周期很長,短時間內見不到明顯的效果。所以,音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對學生的性別比例、歌唱基礎、樂理知識有深入的了解,對訓練目標做好短期、中期、長期的劃分。短期目標是針對某一特定難點進行集中訓練;中期目標是對作品進行提升和完善;長期目標是樹立學生的合唱意識,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保證全部的團員明白指揮手勢的意思,促進指揮與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當學生們看到指揮手勢的變化時,立即在腦海中產生相應的反應行為;2.有計劃地安排重復訓練,合唱過程參與人數眾多,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狀況,導致歌曲要進行反復的排練,為了避免訓練時學生出現煩躁的心理,教師要選擇最值得訓練的部分讓學生練習,而且每一次都對訓練的標準作出不同的指示,及時總結合唱中的優點,激勵學生不斷進步;3.對不同發生特點的團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構造上存在巨大的差異,教師就要認識并接受男女發聲特點的不同,進行集體或分部練習。
學校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就必須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強化合唱教師團隊。目前。各個中等職業學校普遍缺少專業音樂教師,致使學校開展合唱訓練的過程并不順利,甚至是無法開展。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可以外聘專業的音樂教師,彌補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國家教育改革對中等職業學校的音樂教師提出更高標準的教學要求,教師的授課內容要符合現代化教育的理念,教師本人的音樂素養也要更加全面,不僅會專業的樂理知識,還需要具備彈琴、舞蹈等其他才能,同時還要有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
合唱的是一種表演藝術,在進行足夠的訓練之后,學生們需要在演出中展示自己的訓練成果。教師和學校應該為學生們爭取到更多的表演機會,比如:1.學校可以在節假日舉辦相關主題的活動,如利用國慶節的機會,在校園舉辦慶賀國家繁榮昌盛的歌曲合唱比賽,在比賽制度中規定一首教學任務必會的歌曲,另外一首則可以由合唱團體自行發揮;2.組織學生在端午節、中秋節等適合抒發感情的節日,選擇合適的曲目舉辦小型音樂會,借此對古人進行懷緬或是對節日給予慶賀;3.鼓勵學生合唱團體參加社會各界舉辦的文藝演出,各學校所在地每年都會舉辦藝術節,各家電視臺、媒體工作室、音樂協會也都會不定期的舉辦一些音樂比賽,學生合唱團體要積極地握好這種類似的機會。學生合唱團體參與的演出越多,他們積累的舞臺演出經驗就越豐富,在這個過程中,團員們不僅體會到合唱帶給他們的成就感,更是感受到社會群體對他們的認同感,讓學生們的信心在磨煉中不斷成長,也讓同學們明白付出與堅持的意義,為他們以后的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合唱訓練是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在進行艱苦訓練的同時,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雖然現階段合唱訓練在中職學校的開展已初現成效,但是,教師依舊要保持積極探索的精神,爭取讓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