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第十二中學,山東 菏澤 274600)
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新課標對初中政治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借助師生合作、學生合作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小組成員之間知識互補,從而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合作為主,“讓學生在合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學生的思路、視角不同,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其中難免會有一些形成沖突的地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認識到,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要學會包容學生的不同觀點,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而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同時,學生之間也要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這是因為合作學習需要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中來進行。因為,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學生參與合作的熱情,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中參與學習,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競爭與合作》一節中,我首先請同學們看了雅典奧運會王楠、張怡寧雙打奪金的故事,之后提出以下問題:1.王楠和張怡寧是怎樣對待競爭的?2.對你有什么啟示?3.比賽必然傷和氣嗎?4.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傷和氣,又達到比賽的目的?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他們暢所欲言,這樣就更加全面地做到了全體參與,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充分體現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合作從問題開始,又一問題的解決而結束。合作問題如果不具有挑戰性和實踐性,將無法調動學生的合作欲望,不能激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合作目標如果不明確,學生將會無的放矢放失。因此,問題設計是否合理,是合作學習的關鍵。教師要選準合作學習的內容,精心設計合作的問題,一般來說,思想政治課中應圍、繞貼近生活、貼近熱點、貼近學生的重點疑難問題來進行討論,進行合作學習。例如,《燦爛的中華文化》一課,合作的任務是介紹我國的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根據以上任務,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學生進行合作,具體包括確定主題、收集材料、整合材料、課堂呈現和講解等,這些有學生自己分工在課外完成;在課堂上,每個組的成果以課件的形式呈現,并由學生同步講解,這樣的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大家在與其他同學分享勞動成果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成就感。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中講述的時間將大大縮短,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忽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雖然學生將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主角,但是,導演仍然是教師,其主要職責由傳統的教授演變成引導、點撥、指導,讓學生能按照教學目標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完全放任各個小組自由活動,教師必須把握住課堂的進程與時間,否則課堂教學會走向失控、無序、紊亂狀態,課堂活動的效率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教師為了追求合作氣氛,將問題拋出去之后,并沒有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就立刻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沒有經過思考,根本沒有思路,只能堂食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由于合作學習中探討的問題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深度,所以,初中政治課教師更應該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組織學生聆聽、思考、討論,保證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時間,在動腦、動口、動手中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并能夠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讓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盡情的發揮,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在合作學習中,對學生個體的評價主要是參照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合作成效來進行的,其中,不僅僅對學生的發言等活動進行評價,還要參考學生所在小組的整體表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的評價。另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讓他們從小意識到自己身處集體之中,只有集體的目標達成,自己才可以實現個人的目標。當然,在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時,雖然要以小組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但也不能把評價和獎賞過多的分在小組整體上,而忽略了個體的發展,從而走向另一個誤區。
結語: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教師在新的課程潔環境下必須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精心設計問題。給予學生充裕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政治課堂才能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