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溪縣長春小學,重慶 巫溪 405800)
人們都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課的開頭是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引導學生進入五彩繽紛的語文課堂。導入語主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文體來設計。它可以是一段風趣生動的語言,可以是一幅優美宜人的畫面,可以是一段輕松明快的音樂,可以是一個蘊涵哲理的問題,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動。根據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我設計了如下的導入語: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山東濟南嗎?知道濟南有什么風景區嗎?
生1:沒有
生2:去過
師:你們知道的真多!知識真豐富!都可以當我的老師了!山東濟南是中國有名的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今天,我們就跟著老舍先生走進“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出示課題)請同學們一起讀一遍。
正是這句“都可以當我的老師了”給了學生很多信心。使學生對接下來的課產生興趣,懷著愉悅的心情學習。因此,適當得體的導入語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疲勞,集中學生的精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給學生一種和諧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愉悅美。
國外一位心理學家說過:“要使人們相信你,首先必須讓他們喜歡你。”同一個道理如果教師對學生尊重有感情,學生則對教師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師的觀點;反之,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充滿情感的語言能產生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比如,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多數比較緊張,教師應用親切的語言告訴學生“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也沒關系。”尤其后進生更要給予熱情的語氣:“你能回答得這么好,真了不起!”使學生倍感親切,學生也就樂于接受知識。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做可如下嘗試:
師:有誰知道“趵突泉”的“趵”是什么意思?
生:“趵”是跳躍的意思。
師:那連在一起,“趵突泉”是怎樣的泉呢?誰能來試著想象一下?
生:……(通過想象說出來。)
師:說得真好,誰能來試著把題目讀出那種跳躍的感覺?
生:讀課文的題目。
師:恩,老師感受到了跳躍,誰能來試著讓大家都感受到?
生:……
師:恩,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說得也很好!
在堂課的教學中我反復地表揚學生,給他們信心,讓他們知道在老師心中你永遠都是最棒的。讓他們勇于表現自己,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運用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杜威曾說:“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劃向前。”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實現自己角色的轉換,使自己從教書匠轉變為學生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投入者,從而為學生創設寬松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氛圍。學生在與文本之間、教師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心靈碰撞,實現情感的交融,在自主與互動中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迸發出創造的火花,而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現師生的共同創造,共同發展。在堂課的教學中我做了如下嘗試:
師:先自己打開書本把課文讀一遍,讀的時候注意新字生詞,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不認識的字查閱工具書。接下來生自瀆課文。
師:同學們,讀了課文你知道了趵突泉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匯報,然后一起梳理。)
生: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從哪一段知道的?
生:第一段。
師:誰能來把第一段讀一讀。
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把第二自然段讀一遍。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師:老師看到一句話“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就會失去一半的美。”從這一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趵突泉在濟南美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生:趵突泉真的很美。
師:“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就會失一半的美。”趵突泉有這么美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請同學們自讀3、4段,想想這兩段分別講了什么?
生:自讀課文第3、4段。
師:這兩段分別講了什么?
生:大泉,小泉(教師板書相關內容)
(師生一起來分析課文的3、4自然段。)
新課標中提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創造性,以學生為主體。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崇尚的是個性,從而我們就要發展個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首先想讓學生進行猜想,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不要讓學生只局限于段落中。
著名的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內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主動進行學習。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動力之一,對于形成動機有著重要作用。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在創設探究性情境時,注意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總之,語文的閱讀教學在課堂中是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識體系的載體,新課程是生成性教學,是民主性和開放性的教學。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樹立“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觀念,優化教學過程,正如所謂:教育與育學共進,思想現智慧齊飛,生命現使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