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1191)
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我國培養醫護人員的主要基地,它在承擔教授醫護人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也有著重培養醫護人員的良好工作作風和自身醫德修養的責任。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因其在教育上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自身思想政治課程上必須要融入一定的醫學專業精神教育,以幫助醫學高等專科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其更好的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幫助其樹立為病患服務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用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醫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驅動能力,最終提高醫學高等專科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整體教學上來看,思想政治課程在培養醫學生的醫學專業精神上有極大的促進性,但是其具體的課程內容相對來講比較抽象,教學方式也比較枯燥,與現代不斷發展的社會情況和就業情況有一定程度的不符合,這使得當前部分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在教學上面臨了較大的挑戰。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因為其課程設置針對性較強,許多學生只顧著自己專業課程的學習,讓思想政治課程發揮不出其應有的作用[1]。
在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思政課中融入醫學專業精神,首先從教材上來講,目前許多此類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材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教材,這對于專科學生來講在理解上只有一定難度的。其次,目前許多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中還存在著教育者僅憑自身知識體系和經驗為學生講授具體課程的行為,這樣做不僅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地位,也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判斷能力的培養。再者,許多的思想政治教師并不是醫護工作者,其自身也并不具備一定的醫學工作經驗,缺乏對實際醫護工作的認知和研究,在實際的課程講授中不能較好的將醫學專業精神與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導致學生對此課程沒有學習興趣,也不能激發學生的醫學專業精神建立。最后,部分醫學高等專科院校也沒有將校內的學習與校外的實踐較好的聯系在一起,沒有做到實際教學的目標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結合在一起[2]。
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十分明確的,就是要培養出社會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集醫學技能與醫學應用能力并有,醫學精神和醫學道德并重的基礎性的醫學人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也應該充分體現醫學職業的特點,將醫學專業精神有機的融合到該課程的教學和實踐中,讓學生的道德教育和醫學專業精神有效銜接,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讓學生的職業發展道路更具潛力。
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最終目的就是能讓學生有效進行就業,作為一個未來的醫護工作者,醫學專業精神應該是其必備的培養方向。學校和教師要意識到思想政治課程是提高醫務人員自身修養的輔助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及職業道德素養,對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知識面對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正確的思考,讓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獲得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認識[3]。所以,在實際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建立起以醫學生的實際發展為根本的教學理念,將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就業及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為最終教學目的。將現代社會中的公民精神融入到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學習中,并將這些精神貫穿在學生的整個醫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的意識形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學習積極性,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針對性。
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人才培養是緊跟社會企業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的。這就要求醫學高等專科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也要緊跟社會發展形式、符合醫學生的職業特點培養學生符合實際職業道德的綜合素養,形成真正符合社會用人需要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在實際的內容教學上,首先要為滲透一些現代社會的經濟形態教育理念。讓學生了解在目前的醫療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醫療亂象,諸如收受紅包、過度治療等現象,讓學生明白這些都是引發醫患糾紛的根本原因,從而在自身的思想意識上養成杜絕這些行為意識[4]。讓學生認識到,現代社會是倡導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和諧統一的,是尊重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奉獻和個人正當利益的追求的,但是獲得個人利益的正確途徑應該是建立在正確的道德觀念上基礎上的。思想政治課程的首要人物就是讓學生在正確的道德思想指揮下,利用法律手段去維護個人正當利益的追求。其次,要為學生適當滲透職業發展理想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高等專科院校的學生正處在青年時期,這一時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關鍵時期,教師要用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幫助學生建立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觀念是取得患者信賴和尊重的重要途徑。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上也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來組織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只能被迫的接受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育理論,也沒有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來組織教學,缺乏教學中的平等性。所以,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該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為目的,不斷發掘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各項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際需求,為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實踐,幫助學生解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能力建立,把以往只注重學生最終成績的教學模式轉變成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和學習態度的教學模式[5]。為學生在教學中提供一定的思想標準和道德判斷方法,讓學生用科學的學習態度面對醫學高等專科的思想政治課程。
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開拓學習思路,積極整合校園內現有的教學資源,利用好校外的一系列資源,讓這些資源在應用上能夠相互促進,從而建立一個和諧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最終形成以思想政治教師為主體,班級輔導員和班主任及醫學專業教師、社會實際用人單位為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讓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和日常的學習工作結合來,充分發揮這些人和機構的價值與作用,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師資力量是直接影響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成果能否與醫學專業精神較好融合的重要條件[6]。醫學高等專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學校畢業之后就直接任教,即使有部分工作經驗或許也是與醫學無關的,對醫學工作者的相關從業知識了解甚少,甚至是一點都不了解,從而缺乏對醫學工作的切身感受,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將自身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醫學工作實際情況很好的聯系起來,沒有辦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對醫學學生的實際指導作用。針對這樣的情況,學校可以不定時的組織一些同時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和實際醫務工作經驗的專業教師來組織講座或者分享會,有條件的,還可以請這部分人直接參與指導實際教學工作。在學校之內,也可以利用學校內的優秀醫學教師為思想政治教師展開醫務工作體驗的培訓活動,打破各專業之間的壁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師也要積極的參與有關醫學方面的實踐活動,甚至可以以學生導師的身份參與學生的醫學實踐和實習,對學生的就業發展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7]。
結束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的思想政治課程是整體課程的核心,它可以有效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醫學專業精神,也在某種程度上指導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專業教學理念。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醫學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自身價值觀,讓學生在畢業之后成為一個既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能,又同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醫雙馨的醫務工作者。所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必須要重視對醫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課程中不斷融入專業的醫學精神,為社會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