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角干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17)
社會的發展,對當前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重點要求提高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綜合素養。眾所周知,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國的幼師整體教學水平,這也意味著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國學前教育的質量。基于此,各高職院校需要認真審視傳統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問題,結合社會發展特征,積極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構建強化實踐的創新教學模式,為學前教育培養更多合格的實用型應用人才。
現代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理念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提出過,“少年強則中國強”說的是當代的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大學生今后是新時代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即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所以步入新世紀之后,我國更加重視在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工作中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的鍛煉。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指的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樣的教育機制體現了我國對于人才培養的長遠眼光和教育創新思想,在新時代和新社會形勢下,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堅持“立德樹人”和實踐的思想與觀念,在教育格局上建立人才培養高地,為我國偉大復興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各個大學是培養學前教育人才的主要地方,根據對師資培養以及對當下幼兒園師資的調查,總結出了幾點問題。一些大學培養出的學前教育人才,他們大都學習能力較強,在專業知識上掌握的還是不錯的,但缺乏實踐能力。在教育過程中他們無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起來,漸漸也會受到傳統學前教育的影響。對于幼兒的教學、習慣培養、觀察等都沒有合適的方法,實踐能力較弱。為適應當下教育需求,需要各大學校改變教育模式,培養出一批實用性、實踐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
具體來說,校方將已經在校進行一年以上專業學習的學生分配到各個實訓基地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在這個實習過程之中,學生將會轉變身份,由原本的“求學”身份轉變成“施教”身份,能夠以一個教師的身份將已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加深學生對教育的理解,提升學生職業責任感。同時,在這個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不足及問題,在學生再次回到學校進行學習的時候,他們經過反思之后會更加認真學習,同時努力提升自己。同樣的,人才的供求也是雙向的,企業也能夠考核學生,以決定學生是否能夠繼續工作。這樣的雙向標準一方面能夠約束學生,保證學生能夠在實習過程中好好表現,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增加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這樣的模式可以總結為“學校專業學習+實訓基地實習+學校專業學習+就業雙向選擇”,這是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具有明確的目標,而且這種目標要科學而合理,要能夠結合社會的現實需求,并且體現時代發展特征,體現學校專業特色。這些教學目標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應用技能、職業素養都要提出明確的要求,要能夠對高校的學前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發揮指導作用。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應用人才培養要堅持特色培養、專業發展、全面提升相結合。要基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來謀略學前教育的戰略規劃和發展前景。基于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應用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為:基于當地經濟發展的幼教需求,培養幼師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具有全球化幼教視野,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科學的精神、深厚的人文素養、熱愛學前教育、有志于幼教事業的學前教育教師。
課程結構主要包含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個性化選修課程和自主創新創業活動等板塊,體現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充分結合。通識課程有利于全面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而學科專業課程有利于師范生的專業發展,最終讓學生實現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專長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與選修課努力做到合理設置,給予學生個性化發展空間,在課程設置及學分比例上,人文社會與科學素養等通識教育課程、支撐幼兒教育各領域的課程及教師教育課程的學分,均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學分明確、課程設置安排合理,有利于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
總之,在開展學前教育專業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認清現代教育發展形勢,從時間、空間等多個層次入手,構建現代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提升課程的實踐性和專業程度,滿足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