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萍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1)
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更新緩慢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導致其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進而造成其培養的人才在服裝設計的理念和技術方面與企業的實際需要存在較大的脫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高職院校和服裝企業將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優質的人才培養平臺和模式。
服裝設計專業需要現代科技為其大規模生產做技術保障,同時也需要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為服裝的構型設計做鋪墊。因此,該專業屬于工業與藝術的交叉領域。從教學模式來看,有一些高職院校通過為學生提供去企業參加實際訓練的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需要完成學校事先布置的命題任務且通過這種針對性極強的教學方式來塑造學生的專業技能。還有不少高職院校主要依靠學校內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這兩種模在教學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設計專業課時總是力求保證內容完整、系統,但是服裝設計是一門立足于實踐且注重實用性的學科,并不是照搬教材上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就能設計出符合人們審美需求且滿足市場需要的作品,創新教育是高職院校服裝設計教學中最為缺失的部分。
服裝設計專業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且實踐教學的課時也相對比較少的問題。在培育服裝設計人才時沒有將教學過程和企業、市場相結合導致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也達不到市場對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的設計和更新方面落后于企業和市場的需要是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重要原因,學生雖掌握理論但是缺乏足夠的實踐也導致其在實踐中的創新力遠遠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需求。
為了解決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缺乏實踐的問題就需要高職院校積極聯系當地的服裝企業并在當地服裝行業相關協會的牽頭下與企業簽訂聯合培養的協議,邀請企業參與建設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與企業打交道的機會,學生在實訓基地接觸的基本上都是企業當前正在使用的服裝設計技術和理念。通過這種校企合作下的實訓基地的建設就能夠縮小學生的技能與企業需要之間的差距了。各大企業的負責人以及高職院校的負責人要通過全程參與聯合培養儀式的簽訂過程從而體現出對相關合作的重視,進而幫助實訓基地在日后的運營過程中能夠獲得各方的有力支持。在這種合作模式中,企業能夠為高職院校的服裝設計專業提供實踐的機會從而也能為其物色合適的服裝設計人才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可以說這種合作對雙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一,優化師資。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負責向學生傳授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理論并且也能在實踐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老師的專業技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相關理論掌握的掌握程度。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通過招聘、考核、培訓等活動努力提高其服裝專業方面的師資力量從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師資服務,并塑造學生良好的理論功底。另一方面,除了理論方面的師資量學生還需要一支具備實踐指導能力的師資力量,這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是服裝企業親自指派的精干員工。企業內派來的技術人員具備豐富的實踐及操作經驗,能夠填補高職院校學生在實際運用能力上的缺失。
第二,加強實訓。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教學的需要設置訓練基地從而為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訓活動提供良好的硬件資源。為此,高職院校應該在場地、資金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與此同時,先進的服裝設計與制造的相關設備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開展實訓活動時最基本的物質保障。另外,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在機器設備上參加實訓時都要有最夠的時間保障。最后,高職院校的老師雖然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其實踐動手能力也嚴重不足,老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企業技術專家的培訓從而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
服裝企業在設計、生產方面所具備的產業優勢可以為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便利的實踐機會進而對提升學生的創新力及適應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和服裝企業應該將各自在人才培育方面所具備的優勢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人才培養平臺,學校應該在理論培養方面給予學生大力支持而企業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來幫助其了解實際的工作場景,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熟悉行業特點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根據這些實際情況進行學業上的調整。在合作培養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通過一定的措施來保證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各種權益。
傳統的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實踐分配、資源投入上的不平衡。高職院校由于缺乏相關的條件從而不能為學生提供足夠實踐機會進而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也難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和發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入可以解決學校缺乏實踐平臺的問題也為企業提供了人才定向培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