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橋
(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
傳統媒介下高校學生接收信息量少,學生屬于被動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狀態。如今新媒體環境下,透過互聯網學生可隨時接收外界更多信息。而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仍采取傳統方式開展工作。教師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體地位,向學生傳授教材中固定的思想政治內容。當教師傳輸的思想與學生關注的內容產生巨大偏差時,會造成施教者與受眾者軌跡背離。教師與學生處于這種不和諧的關系中,很難展開思想教育工作。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教師不能快速適應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革命。部分教師獲取信息來源仍依靠傳統書籍,令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關注的信息點。
現代社會,因互聯網技術、科技高速發展,人們利用互聯網展開更為先進、快速的工作流程,促進工作的高校完成。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師仍延續固有的工作流程開展工作。教師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獲取信息,仍透過傳統媒體得到信息資源,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利用互聯網從更多的途徑獲得大量信息資源。其中存在較多不健康的信息,對學生思想政治動態影響巨大。而教師沒有及時與學生思想動態同步更新,因而,教師不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思想上的重大轉變,教師不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政治方向,背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生態整體性反映生態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性和相互協調性。基于生態整體性思維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內容重構與創新,一方面,要著眼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系統把握;另一方面,選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的重要要素和關鍵要素,以此為突破口精準定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創新的施力點。在工作內容創新中引入生態整體性思維,應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為基礎,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各項思想政治工作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以層次性思維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導向,創新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層次性內容體系。
從生態思維角度來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被視為一個人工生態系統。系統的正常運行除了需要具備工作內容、工作主體和工作客體以及系統運行環境等系統要素以外,工作方法也是影響系統運行效果的重要生態因子,同時也是決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關鍵性要素。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選擇應充分結合受眾個體、工作內容等具體情況。依托生態多樣性思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在充分尊重個體要素的相對獨立性以及認識要素間絕對關聯性基礎上,應用生態思維的要素有機聯動思想,基于思想政治工作實踐選擇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達到工作方法與工作對象的契合,實現工作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系統內外環境變化對于系統的正常運行將會產生直接影響。生態思維的和諧共生思想和動態平衡性強調對系統內外環境的主動適應、改造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諧共生與動態平衡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工作主體、工作客體以及工作介體與系統內外環境的互惠共生,在相互影響、相互適應和相互協調過程中達到動態平衡的狀態。立足生態和諧共生與動態平衡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環境優化,應著眼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生態環境,在積極適應和維持思想政治工作有利環境的同時,改造影響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不利環境,并以發展變化的思維關注系統環境的動態演變,不斷創新優化有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環境生態。
總結: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困局,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屬于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問題,思想政治工作資源投入與效果產出的關系問題。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生態系統的主體無法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生態系統內外部的各種生態關系,不能遵循教育生態的發展演變規律,將生態思維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機融合,從而造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低效乏力。基于生態思維審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問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態化發展是新媒體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