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妙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漢 618300)
人文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其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現象,承載著人類的智慧與精神。具體表現為自覺維護人類尊嚴、命運及存在價值,追求真、善、美,高度重視人類歷史發展中遺留下來的珍貴的精神現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類具有專屬于自己的人文精神文化,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精神文化不斷得到繼承與發展,可以說人文精神即是人類不斷認識自己、充實自己的一個過程,是人類發展歷史的見證者,正如英國美學家科林伍德說過,沒有藝術的歷史,只有人的歷史。人文精神含義廣泛,它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主要內容之一,同時對于物質文明建設也有著重要的指導影響作用。與此同時,人文精神還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最為重要的尺度,同時也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文化的核心內容。
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高職體育教學獲得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的發展也蒸蒸日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肯定。雖然高職體育教學倡導滲透人文精神教育已經很久了,但是收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在實踐過程中仍難以得到全面的貫徹和落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在思想層面的忽視,對人文精神教育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沒有充分意識到其作用和意義,甚至認為人文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從而導致人文教育難以被充分重視和體現。從本質上來說,體育教育與人文精神教育二者是互補關系,兩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人文精神教育能夠促進體育教育水平的提升,體育教學又能夠落實和完善人文精神教育,片面的將二者割裂顯然是不對的,不利于二者的進步與發展。而現今高職體育教學中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高職院校要根據新課改要求,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和“陽光體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開發更多以追求生活適應、強調教育切合需要為特征的體育項目,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完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堅定不移地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不同項目的體育基礎班和提高班,構建統一教學與自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增加體育課程的彈性和靈活性,給予學生更多的體育學習選擇權,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需求。此外,在體育課程體系構建中,高職院校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教材的規范性,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計劃和體育發展計劃,變體育課堂教學為多模塊教學,通過個性化、多樣化的體育課課程拓寬體育人文教育路徑,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生長期受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影響,本身自主體育意識就相對薄弱,為保證人文精神在體育教學中得到有效融合,因此需要教師在日常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加以引導,解放學生思想,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在發揮自身課堂主導作用的同時,對于學生體育學習主體地位與個體差異予以充分的尊重,真正將人文精神中的“以人為本”特征深入貫徹落實到教學方法中來,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將學生視作自己的朋友,使自身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促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師重視的,從而增加學生自信心,使得學生自主體育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直接而深刻的,如果教師沒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沒有淵博的知識儲備,沒有足夠的人文涵養,沒有美好的道德品質,就不能夠發揮榜樣的影響力量,更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就要提升老師的綜合能力與人文素養。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針對教師的人文教育培訓活動,此外教師也要加強自身修養,可以通過網絡的方式自學,不斷給自己充電。可見提升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注重對體育教師人文素養的培養,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高職體育教學傳統的評價機制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體育精神的培養,因此高職體育教學的評價機制亟待更新與完善。教師必須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以滿足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的現實情況,比如可以實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測評方式、自我與他人相結合的測評方式以及發展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測評方式等,只有這樣科學的測評機制才能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促進人文精神教育的發展。
綜上所述,人文精神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下,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推動人文精神的滲透和落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更應當承擔起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融入人文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