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萬青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目前由于教育界對研究性學習持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對于什么是“研究性學習”,教育界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論。有觀點認為:研究性學習是以探究的方式學習知識及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點,以升華理論知識,促進自身的發展。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學習方式和教育方式。有觀點認為研究性學習是一門知識與經驗并重的學習課程,通過主體的探究培育他們的創新力,實現自身發展。還有觀點認為:研究性學習有廣義、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看,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對歷史知識與事件進行科學地探索,屬于一種學習方式、教學理念、方法策略。從狹義的角度看,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具體歷史問題的研究,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吸收歷史知識,應用歷史知識以解決相關問題。
上述觀點雖然表述不一,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研究性學習要求以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知識為前提,對某一個問題進行科學地探究,從而培育他們的創新能力。這彰顯了高校教育目的,肯定了個體價值,對于創造高校關于歷史知識與應用的學習氛圍有重要作用。
(一)教學觀念落后
受傳統“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影響,高校一些歷史教師片面強調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只重視歷史知識的系統傳輸,把學生當作知識裝載工具,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嚴重影響了其主動性和能動性的發揮。
(二)教學內容過于寬泛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由于培養方案內容太多,講解內容龐雜,因此學生對知識探索與研究的時間太少,使得學生知識來源僅限于課堂。而且教師在講解時,面面俱到,導致學生在探索歷史問題時,無法對專題進行系統研究。這種教學方法正如教育理論家王偉廉所述:我國高校教學運行機制是過于剛性,在總體結構和主要內容上,教師所講與中學課本無太大差別。
(三)課堂教學封閉受傳統教學影響,部分高校歷史教學依然采取“滿堂灌”和知識強行注入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前準備好課程講義,在課堂上將既定的系統知識內容全部傳授給學生,上課時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只是按照教師所講,在書本上做好筆記,劃設重點,標記要點,這個過程缺少師生交流、互動環節,也沒有課堂問題討論,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上缺乏開放的教學氛圍。
(一)教師轉變角色地位,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現代教學中,必須根據現代教學理論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應該以“輔助角色”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此,高校歷史教學在融入研究性學習時,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念,按照學生“自主發展”的模式進行歷史知識學習與歷史問題探討;并且在教學態度、方式、方法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自然權利,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為此,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過程中,要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與表達平臺,為他們的自由發展提供無限的空間。
(二)教師重視課堂教學建設,落實“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
研究性學習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建設,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課堂教學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的更新,課堂教學目的也就是通過“育人”的教學觀念向國家和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因此,高校歷史教學,必須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培育能夠適應變化的、知道科學學習方法的、有獨特的個體特征且能夠努力向前發展的人才。為此,在高校歷史課堂教學中,要以在“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指導下,按照教學規律和教學實際情況,積極研究高校歷史教學現狀和發展方向,構建學生研究性學習中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此外,針對目前一些高校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寬雜的現狀,教師應該最大程度地優化課堂教學內容,精簡講義中重復次要內容,提高授課質量。在教學中,根據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對歷史概念、知識簡單介紹、史詩材料重復的地方要刪減除繁,對一些最新信息、學術成果等要給予重點關注,鼓勵學生積極探尋,以開放的教學態度激勵學生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研究性學習,歷史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減少授課時數,在課堂上只講解知識重點與難點,其余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
(三)改革考核評價方法,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意識
在傳統教育考核中,只靠一次考試、一張試卷就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高校歷史教學中,必須改革傳統的考核評價方法,建立與研究性學習相適應的考核評價體系,由“一次性評定”考試轉變為“多次過程性評定”考核,提高平時考查成績的比重。并且,在平時考查時,要突出平時研究性學習情況評定。在期末考試時,要弱化知識記憶型考評,強化知識應用能力的考評??傊?,無論是在平時考查還是在期末考試中,都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既要看重學生學習結果,也要看重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意識。
總之,在高校歷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以“學生為本”,使得其由知識“被動性接受”向“主動吸取”轉變,提高其歷史知識應用與探究能力;通過構建課堂教學建設和改革考核評價方法來建立與研究性學習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使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在歷史知識學習與探索過程中,達到對歷史專業知識的“提高與加深”,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