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生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也需要不斷創新,只有加強創新,才能在信息大潮中體現存在的價值。這對于高校圖書館的長久發展,擴大高校圖書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提高服務水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高校圖書館不僅收藏了大量的紙質文獻,而且還擁有了數量可觀的電子文獻。但是,文獻的利用率非常低。高校圖書館通過開展一些親的服務項目,改變舊的服務方式,以全新的服務理念為讀者提供一些新穎、準確的文獻信息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科研、教學上遇到的困難,引導他們更好地利用館藏文獻資源,利用圖書館,這有助于提高文獻的利用率,發揮文獻的情報作用。
1.是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校圖書館讀者的信息需求向多專業、多學科方向發展。
2.是高校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體現時代特點,這就要求廣大師生,及時獲取與教學、科研有關的新信息以便充實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是高校的讀者自身承擔了許多學習、研究任務,時間對于他們來說非常珍貴。
4.是開發信息資源,建立信息產業,為社會開展有償服務:
2.是根據市場和社會用戶需求,較系統、全面地搜集、整理、組織、編輯國內外有關方面的文獻信息、網絡信息,并將這些資料分門別類地加工成一次文獻、二次和三次文獻,定期提供給用戶。
在數字化資源快速發展時期,圖書館館藏文獻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從載體形式上看,傳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主要是以印刷.型文獻為主。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過去那種傳統紙質文獻己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地位,現階段,多種載體文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互通有無、共同并存己成格局,從而也使圖書館傳統的資源組織體系面臨新挑戰。從文獻的種類來看,文獻使用的文種也出現了多元化趨勢。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傳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文獻資源僅限于本館資源,而在數字化時代,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來源十分廣泛,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覆蓋了所有學科專業,特別是新型文獻資源鍺存量大,存取方便,信息含量大,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能夠為讀者提供全新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滿足不同讀者的多元化需求,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有些高校圖書館領導的創新服務意識淡薄,不能從長遠發展的利益規劃圖書館的發展,服務范圍非常狹窄,文獻信息服務僅限于校內,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和配備專業人員來開展多樣化、深層次的服務活動。在管理上仍然沿用“重藏輕用”、“以藏為主”的做法。管理人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習慣于坐等讀者上門,服務處于被動狀態,造成讀者服務工作滯看。
當前,有些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方式仍然停留在單一的、被動的、手工式的服務模式中,服務意識不強,機制不靈活.效率不高,人員素質較低,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較弱,形成了各自為政、封閉式的、粗放式的、以館藏資源為中心的淺層次的服務體系,對先進的現代化服務模式重視不夠。
要適應信息時代的巨大變化,必須做到三點:
1.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必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高素質的服務者,而不是定位或等同于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這樣,才能為師生及時提供文獻資源的最佳服務。
2.要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將圖書館的服務由文獻服務、信息服務、知識服務、智能服務的傳統服務理念轉向智慧服務,致力于培育用戶駕馭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智慧能力,啟發用戶“轉知成慧”。
3.是構建信息服務合作機制,創建高度協同、合作共識、權益分擔、共建共用的圖書館聯盟,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服務方式的創新,是高校圖書館實現服務宗旨的必要手段。高校圖書館必須對傳統服務模式進行改革。要從查閱式服務向咨詢式服務轉變,從被動式服務向開放式主動服務轉變,從提供式服務向跟蹤式服務轉變,從現實館藏向虛擬式館藏轉變,只有這樣,服務質量就會大幅度提高。
高校圖書館有義務指導讀者學會如何利用文獻資源的責任。
1.在新生入學時利用入學教育介紹圖書館,在學生中開設“文獻檢索”課,并針對讀者的不同需求,開設系列專題講座,向讀者重點講授網絡基礎知識,介紹網上信息的獲取、鑒別和收集、網絡導航器及其建妻引擎的使用方法。幫助他們提高信息能力。
2.高校圖書館應加強硬件和軟件韻改善,為廣大讀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吸引他們充分利用圖書館。
3.應成立各種形式的讀書組織和活動,加強與讀者的溝通。
1.是通過系統培訓,提高館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完善知識結構。
2.是由培訓專門人才向復合型人才發展,只有拓寬專業知識,掌握多學科知識,才能勝任服務工作。
3.是提高館員的信息素質。以便更好地為校內師生服務。
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創新工作是一項系統,因此網絡環境要求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側重點要放在服務上,還要注重對互聯網技術的利用,將圖書館與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回緊密的連接起來,讓廣大師生在本校的圖書館中享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