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磊
(周口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 周口 466000)
應該了解到,高校圖書館是高校進行教科研活動和學生拓展知識的主陣地,圖書館管理質量好壞關乎著學校各項活動運行效果優劣。由于主觀條件和技術等的限制,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陳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原有管理模式難以滿足當前時代需求,高校圖書館服務技術的創新成為了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隨著國內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校師生和教科研工作者對高校圖書服務的要求愈加之高。需知,現代圖書館職能和服務由紙質印刷資料檢索和借閱,現已發展到現代信息化圖書服務模式。圖書館服務工作,因信息技術的存在,和用戶之間的距離變得更短,且跨越時間、空間等限制,發展前景一片大好。旨在順應時代潮流,高校圖書館也要順勢而為,在管理制度上和服務理念以及服務手段上都要創新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發揮出該有的作用。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陳舊不堪的服務理念和方式方法必將退出歷史舞臺。特別是對高校圖書館而言,其變化更為巨大,假設不能創新原有服務理念和服務手段以及服務方式,必將會阻礙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所以,創新圖書館方式勢在必行,要借助信息化技術,全方位、多角度的強化圖書館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緊跟時代發展不到,滿足各類讀者的各類需求。
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充足的圖書儲備,這些都是圖書館的核心物質保障,同時也是圖書館圖書工作開展的基礎。就現在高校圖書館資源儲備現狀而言,和讀者全方位、綜合性的閱讀需求相差甚遠,學校沒有對圖書館建設工作重視起來,經費審批往往都是卡了又卡、減了又減,這就會造成書價上漲、采購經費遞減的情況出現。無論是在物質儲備上,還是人員儲備上,都存在很多弊病,這就很難保障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網絡化資源越來越多,但是很多圖書館仍是沿襲老一套的借閱手段,仍憑借紙質資料去支撐圖書館,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沒有用發展眼光審視問題,造成圖書館經費不足、藏書量不足,不僅館藏質量低下,文獻類型也不廣泛。
從現在高校圖書館提供服務的狀況來分析,圖書管理工作人員仍以圖書為中心,對圖書進行日常分類和管理,然后按照讀者之所需去提供相應書籍刊物,但此類服務模式尤為被動。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部卻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在現場服務中更多的是“授人以魚”的角色,沒有做到“授人以漁”。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盡管尊崇“服務至上”宗旨,但工作過程中未能將讀者視為工作重心,服務意識欠缺造成圖書館服務始終上不去。
圖書館工作甚是繁雜,年購書量巨大,館員還要負責進行圖書整理和圖書上架,每天都圍繞圖書做大量借閱工作。雖然如此,圖書館服務工作并未受到讀者好評,認為館員的工作就是借書還書而已,這就造成在讀者面對冗雜數據不知從何下手時,館員無視讀者需求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毫無溝通交流的關系長期下去,不僅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讀者的時間也白白浪費了。
眾所周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入了新征程,高校圖書館工作也翻開了新篇章,圖書館圖書收藏和資源存儲以及管理等日趨完備。但當前人們對高校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核心誘因。
前文提及,高校圖書館屬于一類教育服務機構,圖書館和學校教育事業、學校教科研工作所服務。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便為驅動圖書館本身為廣大用戶進行的服務行為、質量,縱觀國內高校圖書館發展現狀來看,多數圖書館都十分看重服務理念建設和服務理念創新,最為常見的就是“用戶至上”“讀者為王”等服務理念,由此去創新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以及服務手段。
服務內容永遠是高校圖書館服務中永恒不變的主題,服務內容創新不單單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關鍵點所在,亦是信息資源服務的基礎性要素。現在,國內諸多高校圖書館創新內容層面,均以網絡信息資源為依托,深度強化極具高校特色的圖書信息服務,實施個性化服務、多樣化服務。還有就是很多高校組織培訓講座活動,自建數據庫,由此便可達成服務內容豐盈,最大限度上滿足讀者閱讀需求,推動圖書館未來不斷發展與進步。
從高校圖書館服務技術角度而言,技術是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核心點,對于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數據挖掘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應用,高校圖書館不外如是。按照用例分析,就相關模塊對數據庫進行挖掘系統設計,數據庫挖掘所需數據主要是從整個管理系統、師生、教學系統中加以收據和集成的信息。但數據挖掘不單單可以挖掘出藏于背后的隱蔽信息,還可以了解到讀者來館借閱圖書的基本規律,然后預測讀者節約需求,這樣一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等級必會更上一層樓。數據信息采集過后,將數據信息載入到數據庫中,借助挖掘智能處理技術研究此類數據,之后在此基礎上獲取一系列可用在實際決策中的價值性信息,由此為高校圖書館服務效果提升夯實根基。
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歷經多年發展后日趨壯大起來。就高校圖書館而言,怎樣優化不斷增長的圖數量和資源占有量,為廣大讀者提供創新的服務模式,現已成為研究重點事項。但由于數字化服務模式仍舊存在諸多弊端與不足,所以肯定會產生資源匱乏、動力供給不足等情況。圖書館數字化服務難度之大,再加上復合型人才少有,造成數字化圖書館運作舉步維艱。當前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擁有一定扎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技術以及優秀的管理能力,如此才能更好更優的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創新。
首先是空間再造。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后,圖書館是文化輸出功能日漸消退,在存在形式上也產生了很大變化。僅以藏書和學習以及借閱為主要功能的話,便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功能一定要具備多重屬性。圖書館核心存在樣態囊括了實體空間、網絡空間和創客空間三類模式:第一種主要是向廣大讀者提供閱讀空間和實體館藏等服務;第二種主要是指網絡圖書館,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網上資料閱讀和文獻查找,高效性特點和時效性特點雙向突出,可按照本體需求去創設相關知識結構體系;第三種則是指網絡空間和實體空間相融,借助空間優勢為廣大用戶提供閱讀服務。基于創新技術發展下的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百花齊放之態盡顯。
其次是校園文化大發展。高校圖書館對校園文化和人文精神擁有傳承作用,憑借高校圖書館的先天資源優勢和空間優勢,會讓廣大讀者深切感受到圖書館的所給他們帶來的便利和幫助,并且此時還會側面推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需要注意的是,人文景觀建設層面,校方可將校歌和校訓等視為切入點,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創設出良好的文化環境,陶冶師生情操。高校圖書館要以書籍為載體,記錄學校前前后后的發展歷程,留給后人觀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方面,圖書館要不斷創新閱讀方式,在宣傳和推廣上下功夫,綜合性提升在校師生的整體素養。
首先,推動高校教科研工作行進。科研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整體水平的重要標桿,與此同時,也是圖書館實力高低的體現。助力學校教科研,主要是指為學校科學研究工作提供優質服務,從文獻資源和學科知識以及科研情報等多個方面去創新操作,由此防止高校圖書館在開放化網絡大潮下消失殆盡。因此,要將科研工作視為未來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重中之重:其一,要不斷更新文獻內容;其二,要創新文獻建設思維;其三,要化解主分館矛盾,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其四,要建立高效性評估體系,有效整合資源和分享資源。
其次,輔助學院決策工作行進。高校圖書館決策一般以學院推出戰略目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之后在此基礎上將館內資源和工作人員以及操作技術等作為支撐,隨后將特定數據視為選中目標,予以層層篩選和多元整合,就此生成極具指導價值的報告。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決策支撐便是數據,在細化操作流程后,形成價值力和影響力兼具的實時報告。
歸結來講,高校圖書館現正處在改革發展的創新時期,大數據背景下,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因此高校圖書館要負起責任來,自覺履行義務的同時為廣大讀者供給優質服務,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