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昌
(吉林省敦化市第五中學校,吉林 敦化 133700)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初中歷史教學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初中歷史教學不單單是人文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是對學生歷史人文素養的培養,培育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用唯物史觀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實現綜合學科的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文化,同時中華傳統文化又與歷史學科緊密結合,二者各自的特點也是其有機結合的必然性。本文是作者在長期的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總結所得,敬陳管見,希望能對從事相關教學工作研究的教師,提供積極有益的幫助。
中華文明浩浩蕩蕩幾千年,傳承積淀無數的文化寶藏。一般意義上講,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貌、精神的總稱,也是歷史的反映。中華傳統文化是有區別于傳統文化的,在其概念上,傳統文化包含的范圍是比較廣的,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對于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予以傳承和弘揚,對于落后的傳統文化,我們要予以批判、改進、創新繼承。而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文明,是反映我們民族特質和民族風貌的民族文化,一點一滴彰顯著民族風采,展示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和昂揚斗志。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中華傳統文化的導入教學有利于讓學生傳承中華文明,體味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可能感受的更多的是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但是發展的基礎我們不能忘記,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我想我們更需要弘揚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這永遠都是我們自己的財富,是別的國家竊取不了的,是我們國家獨特的一面旗幟。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還有利于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將中華傳統文化和課本知識結合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本知識的同時,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是貫徹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體現,從一定程度上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綜合學習能力。
學習永遠是進行時,即使是教師,在初中歷史的教學崗位上,也要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不斷增強自身歷史專業素養,以應對教學中的種種難題,提高初中課堂的教學質量。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教師的知識擴充可以和學生同步進行,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中,教師在習得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后,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一同進行學習,共同提升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教師還可以和學生進行知識競賽,平時多加練習所學習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習題。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現代教育教學的課堂平添了許多樂趣,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就是期中一個很好的印證。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課堂教學,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時候,穿插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或者為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史料,拓寬學生的視野,營造輕松愉快的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課本《中國歷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對于中國早期歷史,課本知識敘述的可能不是很詳細,所以如果學生想了解更多,教師可以在課前備課的時候,準備充足的早期歷史史料,在課上為學生展示,擴充學生知識面,以便于更好地鞏固課本知識。
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史料是我們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中華人民的瑰寶,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比較喜歡運用豐富的史料,不論在課堂教學,還是習題講解,但是教師在進行史料選擇的時候要注意擇優,不可盲目全盤接收,對于史料,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使史料發揮其價值的最大化。對于教學方法的創新,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對于大部分教學來說,歷史小故事是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結論: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注重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引導學生用歷史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分析、解決問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間的長河奔流不息,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初中歷史教師仍要不忘初心,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為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課堂奠定基礎,繼續朝著更好地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