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西安市慶華中學,陜西 西安 710000)
核心素養下,初中地理課堂不但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儲備,同時也要兼顧學生自主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也要求教師應當將學生綜合地理素養的提升作為教學首重,深入鉆研和解讀核心素養意義價值,牢記自身教育初心,轉變教學模式與觀念,讓地理教學內涵變得更加豐富。
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展能力是當前初中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地理教師應當重視教學觀念的切實轉變,與學生建立民主和平等的關系,促使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如,在講授“經緯度”知識點時,教師可準備一張國際地圖,提問諸如:北京、開普敦、堪培拉、米蘭等城市經緯度,并讓學生學會把城市與大洲進行聯系記憶,提升課堂趣味性地同時,也讓教學效率得到良好地提高。
對于學生來說,文化是其精神支撐,涵養著他們的內在品質。地理作為一門重要的文化類學科,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精髓。因此,地理課堂中,教師應當發揮地理知識提升學生文化認知的優勢。如,在講授《多民族的國家》時,教師可為學生展示我國各民族的服飾、飲食、建筑等畫面或影像,擴展學生的地理文化儲備,提升其文化基礎。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對他們進行社會意識再教育,促使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得到充分良好地構建,深化其對社會與地理的認知。例如,在講授《中國的河流和湖泊》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我國水資源的人均世界排名等,激發其資源危機和社會意識。同時,教師也可與學生探討正確用水行為,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總的來說,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相貼合,以學生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為教學首重,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文化基礎與社會意識,為其為了全面和健康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