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園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周鹿鎮中心小學,廣西 南寧 530603)
語文是一門涵蓋文學知識廣泛的學科,因此表達的內容情感十分豐富細膩,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兒童文學作品一般都是很有想象力的文章,教師自身也要有強大的想象力,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到學生的思維腦洞,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但是,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材相比有所出入,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水平。
教師是一個教書育人的職位,教師在教學工中是一位傳授知識的人,因此教師必須要完善自身的專業技能,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快速的為學生答疑。兒童文學是一種極具想象力的文學作品,教師在這一方面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欠缺,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完善自身對兒童文學作品認知來彌補這一欠缺。教師要想加強自身的文學素養就得從各個方面積極努力的進行彌補完善。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來了解兒童文學作品與教材所傳達的不同的思想概念,通過閱讀對兒童文學有進一步的深刻理解,同時也能夠增強個人的童真,讓自己保持一顆童心,這樣與學生交流的過程會更加輕松。
小學生與教師相比較來說,自身就擁有一顆童心,要努力保持著自己的童心不消散,并且也不要讓自己局限于語文教材當中,要多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好比曹文軒的《草房子》和鄭淵潔的《舒克和貝塔》等,都充滿著童年趣味,學生細細品讀之后可以增強自身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興趣。
兒童文學所表達的內容主要是兒童在生活中的所經歷的有趣的事情。教師要講解的對象是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他們的內心情感還不成熟,尚處于啟蒙階段,因此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內容對他們有強大的吸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教材《烏鴉喝水》這一課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做出演示,讓學生在觀看后思考烏鴉喝水的做法是否合理可用,這樣充分利用了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也因為這一演示可以帶動他們自己去嘗試,從而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情境重現,將兒童文學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當中,從而守護兒童本身的童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比尾巴》一課中,可以引導學生對各種小動物的尾巴進行比較,教師也可以尋找一些動物的娃娃,讓學生進行比較,因為學生自身的童真,他們會對這篇文章有很大的感悟,而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日漸增強,而他們的童心也會有所保持。另外,在《難忘的潑水節》一課中,教師能夠詢問學生他們對于潑水節的認識,站在他們的視角上去為學生思考和設計問題,讓學生通過這篇文章感受少數民族的節日慶祝儀式,并且讓他們感受到通過文字可以感受到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從而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兒童文學作品也分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擁有多種體裁,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時也要根據體裁的不同分類教學,從而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兒童文學作品不同的藝術內涵。比如,教師在講解小學古詩時往往偏重于抒發和表達情感,也重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將詩人個人的生活情感進行全方位的表述,讓學生通過詩句中的語言感同身受詩人的情感,同時也學習詩詞的寫作結構,寫作手法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詞之中蘊含的魅力。例如,在學習《贈汪倫》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感受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厚情誼,而詩的最后兩句也成為了千古傳頌的佳句,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了這一情感之后可以對古詩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兒童文學作品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有用的教學資源,這些文學作品可以讓學生擁有一顆最真的童心,也能夠提高他們自身的文學素養能力。在平常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不只是學生要提高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教師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品味兒童文學作品自身所散發出來的強大魅力,教師也要積極的將兒童文學融入到語文教材當中,讓學生在上課時也能夠感受兒童文學作品的魅力,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更加高漲,學習的過程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