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衛萍
(河南省安陽市道路綠化管理站,河南 安陽 455000)
園林綠化直接關系著城市可持續發展,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并促進城市生態平衡,進而實現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提升[1]。對于城市園林綠化而言,水資源極其重要,如果不能實現良好的水循環,那么園林綠化景觀中的植物就難以健康生長。當前,由于硬質化道路占據城市地表大部分面積,因而雨水在許多時候只能以地表徑流的形式存在而無法融入地下徑流,不僅嚴重阻礙著水循環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城市內澇現象。海綿城市技術,顧名思義,即將城市“海綿化”,以此提高城市利用雨水的效率和應對自然災害與環境變化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彈性,將海綿城市技術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能夠有效地改變城市水循環不暢現狀,進而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促進城市科學發展。
從字面含義上理解“海綿城市”,指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以海綿為參照物著力提高城市吸水能力[2]。開展下沉式綠地(主要包括濕地和濕塘等形式)鋪設工作正是達成此目標的重要舉措,既能有效提高城市水資源調蓄容積,又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雨水凈化作用并使雨水得以進入地下水源,有效補充地下水源的同時促進城市水循環順暢進行,
對城市屋頂進行綠化,既是海綿城市技術的重要應用方式,又是城市園林綠化中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手段。具體而言,它是指以城市屋頂的實際負重能力及具體的植物種植需求為參照信息,在城市屋頂上開展綠化工作,打造“綠色屋頂”,以此減少城市房屋表面雨水徑流總量和雨水污染,進一步美化城市環境。
植草溝是海綿城市的一種主要呈現形式。植草溝建設,即將綠色植物種植于城市地表溝渠中,以此形成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有效補充,進一步提高城市綠地覆蓋率的同時,利用溝渠來輸送、收集及凈化水源,從而輔助城市排水系統,增強城市排水系統通透性。雨季,植草溝與城市排水系統互聯互通,既能夠促進城市排水效率提高,又能夠有效涵養水源。
建設生物滯留區能夠實現對雨水的高度控制,達成有效截留雨水、存儲雨水、提高水質的目標。“綠色屋頂”和植草溝都屬于生物滯留區,其中的植被、土壤、水洼區及隔離帶可以將徑流轉化為偏流并以過濾的方式凈化雨水污染,然后將凈化處理后的雨水輸送至城市整體水源系統,進一步促進城市水循環并豐富城市水資源。
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應用海綿城市技術前,必須全面了解城市具體的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特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為不同的城市提供最適合其地理環境特征和綠化目標及要求的海綿城市技術應用方案,避免生搬硬套其他城市相關應用經驗的做法,以此充分保證海綿城市技術與城市的生態環境及水循環狀況相適應,進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海綿城市技術對于解決城市內澇、促進城市水循環的積極促進作用。
極強的透水性是海綿的突出特征,因此以海綿為參照物建設城市,也必須著力改善城市整體透水性[3]。阻礙城市透水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使用水泥等硬質材料進行地表道路建設,導致雨水無法順利下滲,透水性差。為此,應轉變道路建設方案,盡可能地減少硬質材料在地表鋪設中的使用,轉而應用透水磚來建設地表,以此增強城市透水性。與此同時,還需要提高綠地建設力度,進一步將海綿技術應用與城市園林綠化結合起來。
應用海綿城市技術最重要的目標在于使城市排水系統這一基礎設施得到優化,促使其適應城市化不斷加快的步伐。與此同時,海綿城市技術之于城市園林綠化的作用,也主要在于以改善城市排水的方式來充分滿足綠化植物生長對于水分提出的要求。為此,城市規劃部門應將海綿城市建設這一總體目標加以科學分解,為園林綠化建設部門、基礎設施建設部門等各個相關部門分配具體任務,力求實現高水平排水系統規劃,從而促進海綿城市技術得到落實和應用。
總而言之,海綿城市技術作為一項能夠實現城市對于雨水有效利用的創新性技術,對于改善城市排水系統及綠化質量而言,意義極其重要。為此,有關部門應建立起對于海綿城市技術的全面認知,深入理解下沉式綠地、“綠色屋頂”、植草溝和生物滯留區等海綿城市技術主要表現形式的內涵與技術實質,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著力改善城市透水性并力求實現高水平城市排水系統規劃,以此科學有效地將海綿城市技術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