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5)
導言:目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園林綠化中的苗木管理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景觀建設過程中,苗木管理涉及土壤質量、水源、苗木管理選擇等多方面內容。要提高管理水平,應充分掌握苗木管理的內容和施工技術,與此同時,還應重視特大苗木的移栽管理工作,對于苗木管理,應考慮整個過程是對會呼吸的生命體的管理工程,應根據樹木的習性和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種植時期,重視苗木的移植時間,做好樹木修剪工作。
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對苗木種類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有必要根據實際的苗種對土壤的pH和質地進行調節和控制,為苗木的種植奠定基礎。一般情況下,偏堿性的土壤或者受到了污染的土壤,不能用于園林綠化。但是為了土壤符合苗木栽種要求,就需要使用有機肥對土壤的酸堿度進行調節。此外,土壤的軟硬度對苗木的健康成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土壤的軟硬度適中,才能保證苗木根部能夠吸取到足夠的空氣。所以在準備栽種的階段,就要進行松土工作,進而確保土壤軟硬度符合栽種要求。
園林綠化工程中涉及到的苗木數量眾多,且苗木采購涉及的資金巨大,因此在采購階段,就要對幼苗的根須長勢進行觀察,針對當地病蟲害、設計方案對苗木的種類進行針對性的選取。一般情況下,城市園林綠化所采購的苗木應該選用株體較大且處于青壯年期的苗木,以此確保苗木健康生長。
喬木類苗木的栽植工作相較于灌木,較為簡單。喬木的體積較大,但是其幼苗期的大小和灌木類苗木類似,所以成長期間需要充足的陽光、大量的養分,且苗木成長后,占據的空間也比較大,因此在前期對其進行栽種的時候,需要留出較大的間距,一方面能夠避免苗木出現枯死、偏冠等現象;另一方面,又能保證景觀的美觀。栽植喬木幼苗時,需要修剪不必要的枝條和無效的根系,以避免喬木在高溫環境下蒸騰。另外,由于樹木生長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將樹根浸泡在水中,從而提高樹木的蓄水能力。
在我國園林綠化工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草坪”,所以草本植物的栽培也是園林綠化的重中之重。草坪在園林建設中占據的面積比較大,且其后期生長也會對園林的整體景觀造成影響。我國園林綠化工程針對草本植物的栽培有三種種植方式:播種、鋪種、栽種。不同種類的草本植物以及不同的栽植環境,需要采取不同的栽植方法。播種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栽植方法,該種植方法對土地的適用性也比較高,且植物的后期生長情況也較好。播種分為混播、散播、單播、噴播、條播等方式。
我國的灌木類苗木栽植,一般選用開溝種植的方式。在施工之前,根據設計圖紙內容,在施工現場挖掘相應的栽種溝渠,進而確保后續栽植工作正常開展。在進行栽植之前,園林綠化施工人員需要和市政等部門進行溝通,了解城市地下隱藏的強電電路、水管、弱電電路等設施,避免在開溝的過程中對其造成破壞。同時檢查土壤是否合格。如果在溝渠中發現更多的碎片,必須更換溝渠中的土壤。灌木苗的栽植時間一般為灌木生長后3小時。秧苗育苗后,要及時澆水、松苗。
剛剛進行移植的樹苗生長比較延緩,營養積累的成分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應采用稻草等材料進行包裹,從而減少枝干水分流失。秋天,應該給植物施肥,給土壤添加養分,這樣植物才能更好地吸收養分。因此,應適當增加鉀肥和磷肥,以減少氮肥用量。同時,應增加苗木的光照時間,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和抗凍性。
苗木種植完成后,為避免新栽苗木搖晃,增強苗木的穩固性,一般采用三柱支撐固定法進行支撐鞏固,加固與支護管理技術主要是在支護與秧苗表皮之間設置保護層,防止秧苗表面受損。苗木固定后,應定期檢查固定物的穩定性和生長情況。固定支架不應支撐在土球或幼苗骨干根系上。
苗木的病蟲害主要以預防為主,根據各種病蟲害的特點、爆發時間以及各項規律做好充足的預防工作。幼苗到一定程度后,應進行涂白,避免其受到病蟲害侵襲。病蟲害發生后,應對癥下藥,及時進行救治,避免造成嚴重的后果。
在進行園林施工的過程中采用太陽能技術,施工中會使用很多的大型設備,大型的設備會耗費很多的電量,且園林施工通常是露天施工,會占據很大的場地,因此,應遵循以下挖掘原則:從苗木種植的中心點向周圍挖掘出圓柱形的坑,保證樹坑的上下孔徑一致,并且挖掘深度應比土球的高度深10~20cm;在某些苗木的種植前,還應對苗木進行修剪,去除其枯萎、生病的枝條和根部一些腐爛的根須,保證種苗后的生長;種苗過程中,應將苗木小心地放在挖好的苗木穴中,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如果保證了園林建設的質量,但沒有對園林進行后期養護,園林的景觀效果將受到影響損壞嚴重,無法表現出以前設計的感覺。因此,后期的養護對園林尤為重要。
園林綠化工程中的苗木管理需要結合苗木的特點和種植場地的環境來進行。首先,要重視苗木的科學培育;其次,要重視苗木栽培后的管理工作,如重視病蟲害防治、防止苗木被灼傷和凍傷、合理加固支撐苗木等,以確保苗木能快速、健康生長,從而提高園林綠化效率和質量。